[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消失模模型变形的工艺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57427.1 | 申请日: | 2017-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1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明;李从发;刘善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新兴新材料产业园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C7/02 | 分类号: | B22C7/02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马荣 |
| 地址: | 24100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砂衬 消失模模型 工艺结构 变形的 本实用新型 定位准确 接触配合 筒形结构 粘接介质 内止口 圆环形 粘合 加砂 湿态 圆整 振实 涂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消失模模型变形的工艺结构,所述的模型(1)为筒形结构;所述的模型(1)的端部内止口,设置圆环形的砂衬圈(2),与所述的模型(1)形成接触配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装方便、定位准确;通过在涂层处于湿态时套装砂衬圈,用砂衬圈将模型充分撑圆,提高了模型圆整精度;利用涂料作为粘接介质,将砂衬圈与模型粘合牢固,有效防止模型在加砂、振实过程中砂衬圈脱落失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球墨铸铁管生产工艺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消失模模型变形的工艺结构。
背景技术
采用真空消失模铸造生产铸件、尤其是生产球墨铸铁管件,精确控制模型圆整度是获得合格铸件的基础。
据统计,消失模工艺生产管件其变形失圆的产生60%以上来自于黄模的影响。为防止变形,通常在接口设有内衬砂圈,通常将模型浸涂烘烤干燥后套装砂圈,存在以下问题:
1、在涂层干燥后套装砂圈,由于配合部位涂层的不均匀性,导致砂圈密封面与模型相应对接部位不能做到完全吻合,起不到充分、精确定位撑圆作用;
2、砂圈套装后与模型不能完全固定,在加砂造型过程中容易产生位移,导致定圆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消失模模型变形的工艺结构,其目的是防止消失模模型的变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防止消失模模型变形的工艺结构,所述的模型为筒形结构,所述的模型的端部内止口,设置圆环形的砂衬圈,与所述的模型形成接触配合。
所述的砂衬圈采用树脂砂材料。
所述的砂衬圈的外端面设有支撑筋。
所述的支撑筋为十字交叉形的钢筋,钢筋的四个端部与所述的砂衬圈紧固连接。
所述的模型与砂衬圈的结合面之间,设有胶合涂层。
为了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以上所述的防止消失模模型变形的工艺结构的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制备方法的过程是:
采用EPS将模型制成形;
采用型砂及树脂将砂衬圈;
将支撑筋固定到砂衬圈上;
在所述的模型浸涂后,立即将砂衬圈圈套装到模型的端面的内止口,形成一个整体;
将模型与砂衬圈一同烘烤,直到干燥合格。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装方便、定位准确;通过在涂层处于湿态时套装砂衬圈,用砂衬圈将模型充分撑圆,提高了模型圆整精度;利用涂料作为粘接介质,将砂衬圈与模型粘合牢固,有效防止模型在加砂、振实过程中砂衬圈脱落失效。
附图说明
附图所示内容及图中的标记简要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模型,2、砂衬圈,3、支撑筋,4、胶合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新兴新材料产业园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新兴新材料产业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574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铸造消失模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外壳组件砂型铸造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