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移折叠式膜结构开合屋盖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54631.8 | 申请日: | 2017-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68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英;邓伟平;刘中华;俞锡齐;蒋勤丰;陈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7/16 | 分类号: | E04B7/16 |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开闭系统 折叠式 本实用新型 平移 开合屋盖 膜结构 空间结构形式 张力限制系统 钢结构建筑 闭合 传动系统 电气系统 轨道系统 弧形轨道 缓冲系统 开合方式 驱动台车 屋面结构 屋面系统 桁架 钢桁架 可折叠 小跨度 屋盖 收缩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移折叠式膜结构开合屋盖。包括多个独立的钢桁架、可折叠膜及开闭系统;其中,所述开闭系统包括轨道系统、驱动台车系统、传动系统、膜张力限制系统和缓冲系统;在电气系统控制下,通过开闭系统使各个桁架沿弧形轨道依次展开和收缩,实现屋盖折叠式开启和闭合。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安装简单,屋面结构轻巧、开合方式可靠,适用于小跨度空间结构形式的屋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移折叠式膜结构开合屋盖。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开合屋盖基本均采用刚性活动屋面形式,刚性屋面的结构形式用钢量大,不利于活动屋盖和固定屋盖的轻量化设计,对开闭系统的承载力和驱动力要求也较高。其次,刚性屋面的开启率较低,单一的平移式开启方式开启率一般不超过50%,活动屋盖和固定屋盖的整体性较差,影响美观。此外,刚性开合屋盖形式对电气的同步性控制精度要求较高,而且建筑施工周期长,造价成本高。为了实现活动屋面、固定屋面及开闭系统的轻量化设计,同时增强屋面的开启率和整体美观性,加快开合屋盖施工进度及降本,本申请人提供了一种平移折叠式膜结构开合屋盖,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移折叠式膜结构开合屋盖,来克服常见刚性开合屋盖形式的缺点,有效实现结构及开闭系统的轻量化设计,增强屋面的开启率和整体美观性,同时加快开合屋盖施工进度及降本。
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平移折叠式膜结构开合屋盖的开闭方法,包括多个独立的钢桁架、可折叠膜及开闭系统。在电气系统控制下,通过开闭系统使各个桁架沿弧形轨道依次展开和收缩,从而实现屋盖折叠式开启和闭合。
进一步,所述的多个独立的钢桁架包括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开合屋盖末端的钢桁架为固定式钢桁架,其底部与轨道梁焊接固定。其余为活动桁架,活动桁架底部与驱动台车系统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可折叠膜安装于两个相邻桁架之间。
进一步,所述的开闭系统包括轨道系统、驱动台车系统、传动系统、膜张力限制系统、缓冲系统。
进一步,所述的轨道系统安装于固定屋盖轨道梁上,可以根据屋盖重量选择合适的轨道系统,如双轨结构和单轨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驱动台车系统顶部与钢桁架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每个活动桁架均由两台驱动台车支撑。驱动台车系统主要包括台车架、车轮、车轴、电机、电机输出轴、导向反钩轮装置。
进一步,所述的传动系统可以采用链轮链条传动系统、销齿轮销齿条传动系统。链轮(销齿轮)与电机输出轴通过花键连接,链条(销齿条)安装于轨道梁顶部,通过啮合实现动力的传递。
进一步,所述的膜张力限制系统位于两相邻桁架之间,主要包括安装座、伸缩杆、活动关节、止档、销轴。安装座焊接于桁架上弦杆,伸缩杆与安装座之间通过活动关节连接,两伸缩杆之间通过销轴连接,活动关节上安装圆柱形止档,用于限制伸缩杆之间最大转角,以防止自锁。由于为桁架空间式移动,即随着桁架的移动,相邻桁架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同时也产生相对的偏转,活动关节可以实现膜张力限制系统的自适应偏转。膜张力限制系统是一种安全装置。通过限制相邻桁架之间的距离来限制膜最大的张拉应力,从而防止膜的损坏。
进一步,所述的缓冲系统安装于相邻桁架上弦杆,一侧安装缓冲挡板,一侧安装橡胶缓冲器,每根桁架端部之间安装两套缓冲系统,用于防止相邻桁架之间的刚性碰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546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