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转印操作平台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54479.3 | 申请日: | 2017-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3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亮;任向征;梁敏杰;张立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虹(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4C1/17 | 分类号: | B44C1/17 |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志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9 | 代理人: | 陶怡 |
| 地址: | 3004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台板 定位块 光轴 矩形台板 导向筒 台板移动装置 操作平台 固定装置 热转印膜 热转印 待印基材 定位压板 短轴方向 方向平行 固定套筒 连接平板 前后移动 水平限位 限位端板 短侧边 转轴座 长轴 底面 气缸 轴向 转轴 平行 穿过 | ||
一种热转印操作平台,包括操作台板,台板移动装置,热转印膜固定装置,所述操作台板为矩形台板,以矩形台板的长轴和短轴方向分别为x轴、y轴方向,在操作台板上分别安装x轴定位块和y轴定位块,所述y轴定位块和x轴定位块分别靠近矩形台板的相邻两长、短侧边,用于对放置在操作台板上的待印基材进行水平限位,所述操作台板底面安装有两个导向筒,导向筒的轴向与y轴方向平行;所述台板移动装置包括两条平行的光轴,光轴穿过导向筒,光轴前后两端具有限位端板,所述操作台板可以沿光轴前后移动,所述热转印膜固定装置包括转轴、转轴座,固定套筒、气缸、连接平板和L型定位压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与热转印装置匹配的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采用热转印烫印机可以将热转印膜上的预置图案印刷待印基材表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将待印基材置于热转印烫印机的热转印头下方完成热转印操作,然而在过程中,需要将对正热转印头才能保证印制图案位置的准确,采用自动热转印设备虽然可以保证图案印制位置的准确性和生产效率,但却无法适用于异型和已经裁切成型的基材和热转印膜,人工操作时精度较差、生产效率低,且容易引起劳动安全问题。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对已经裁切成型的基材和热转印膜进行快速定位,以提高热转印操作生产效率设备成为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热转印操作平台,其特征是操作平台包括操作台板,台板移动装置,热转印膜固定装置,所述操作台板为矩形台板,以矩形台板的长轴和短轴方向分别为x轴、y轴方向,在操作台板上分别安装x轴定位块和y轴定位块,所述y轴定位块和x轴定位块分别靠近矩形台板的相邻两长、短侧边,用于对放置在操作台板上的待印基材进行水平限位,以y轴定位块靠近的矩形台板的长侧边正对的方向为前方来定义前、后方,所述操作台板底面安装有两个导向筒,导向筒的轴向与y轴方向平行;所述台板移动装置包括两条平行的光轴,光轴穿过导向筒,光轴前后两端具有限位端板,所述操作台板可以沿光轴前后移动,所述热转印膜固定装置包括转轴、转轴座,固定套筒、气缸、连接平板和L型定位压板,所述转轴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转轴座中,所述转轴平行于x轴方向且接近操作台板后侧,所述固定套筒套装在转轴上,并采用紧定螺栓与转轴相对固定,所述L型定位压板和连接板分别固定于固定套筒的前后侧,气缸安装于操作平台后侧,气缸的缸杆竖直向上,气缸缸杆端部与连接板平伸出操作台板后方的部分垂直且相对固定连接,所述L型定位压板包括长轴方向分别与x轴和y轴平行的两块条形板,与x轴平行的条形板部分向操作台板倾斜当气缸的缸杆伸出和收缩时,所述连接板上下转动带动L型定位压板下压或抬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转印操作平台,采用可以沿光轴前后平移的操作台板,并在台板上设置x轴和y轴定位块,用于将待印基材定位与操作台板上,所述热转印膜固定装置的气缸缸杆收起时,L型定位压板抬起,此时可以将待印基材置于操作台板上并由x轴、y轴定位块进行水平定位,然后将热转印膜标签置于L型定位压板下,启动气缸使缸杆升起,L型定位压板落下将热转印膜标签压在待印基材上表面,从而完成了对待印基材和热转移膜的定位,然后将操作台板沿光轴推动到位,此时只需要将热转印设备的热转印头从L型定位压板上方压下即可完成热转印操作,操作完成后将气缸缸杆落下,抬起L型定位压板将印制完成的待印基材取出即可。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转印操作平台,可以对待印基材和热转印膜快速定位,能提高手动操作下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转印操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转印操作平台的热转印膜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虹(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虹(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544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