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轻量化排气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53308.9 | 申请日: | 2017-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47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邓存柏;卓威;张文灿;刘兆畅;蔡开发;丁灿维;郑泽航;彭章鹏;曾志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F01N3/021 | 分类号: | F01N3/021;F01N3/08;F01N13/18 |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许英伟 |
| 地址: | 528225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框体 容腔 后盖 内胆 筒体 本实用新型 排气装置 进气管 排气孔 轻量化 通管 发动机 活性炭过滤层 纳米银离子层 发动机设备 安装维护 前端设置 依次连通 依次设置 制造成本 隔热层 尾气 净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轻量化排气装置,涉及发动机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筒体以及设置在前端的进气管,所述筒体包括外壳和内胆,所述外壳和内胆之间设置有隔热层;所述内胆形成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中依次设置有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上设置有HEPA过滤层,所述第一框体上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所述第三框体上设置有纳米银离子层,所述筒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盖,所述后盖设置有第二容腔,所述的后盖的前端设置有通管,后端设置有排气孔,进气管、第一容腔、通管、第二容腔以及排气孔依次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制造成本低,有利于对尾气进行净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发动机轻量化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尾气中含有固体悬浮颗粒、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铅等多种有害物质,是雾霾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固体悬浮颗粒的成分很复杂,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各种金属粉尘、强致癌物苯并芘和病原微生物等。固体悬浮颗粒随呼吸进入人体肺部,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当悬浮颗粒积累到临界浓度时,便会激发形成恶性肿瘤;此外,悬浮颗粒物还能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阻塞皮肤的毛囊和汗腺,引起皮肤炎和眼结膜炎,甚至造成角膜损伤;暴露的排气管没有设有任何防护措施,在人们特别是小孩不注意时碰到排气孔后会被烫伤。申请号201520623175.8公开了一种“轻量化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但该系统中,一方面结构过于封闭,不利于对内部的维护和零部件的更换,另一方面通过在内部设置装载有清洁液的清洁池,对尾气中的微尘和油渍进行去除,但此设计会导致质量增大,比较笨重,加大汽车总体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发动机轻量化排气装置,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制造成本低,有利于对尾气进行净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轻量化排气装置,包括筒体以及设置在前端的进气管,所述筒体包括外壳和内胆,所述外壳和内胆之间设置有隔热层;所述内胆形成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中依次设置有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上设置有HEPA过滤层,所述第一框体上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所述第三框体上设置有纳米银离子层,所述筒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盖,所述后盖设置有第二容腔,所述的后盖的前端设置有通管,后端设置有排气孔,进气管、第一容腔、通管、第二容腔以及排气孔依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第二框体以及第三框体的结构、规格相同,所述第一框体或第二框体或第三框体设置成柱形中空状,所述第一框体或第二框体或第三框体设置有挡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腔中设置有用于挡住所述第一框体的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是转动连接在所述筒体上,所述内胆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后盖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套用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包括盖板,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盖板上,所述盖板是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后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腔内设置有卡件,所述卡件内设置有香精吸附海绵。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设置有气体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通管上设置有液体单向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HEPA过滤层可以有效过滤掉尾气中的pm2.5颗粒,拦截效率能达到99.9%以上,活性炭过滤层具有很强的物理吸附能力,能将尾气中的微粒及难为气味进行吸附,纳米银离子层具有强效杀菌作用,能将蕴含在尾气中的细菌杀死,达到杀菌目的,通过HEPA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以及纳米银离子层处理后,尾气达到净化效果,再排放到外界,不对外界造成污染,并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拆装设计,便于维护以及零部件的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533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级降噪消声器
- 下一篇:一种避免出现尾气泄露的净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