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电池制造用材料张力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52261.4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8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曹锡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必达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姜虎;陈英俊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电池 卷轴 料卷 张力调节装置 发光部 剩余量 受光部 旋转轴 制造 退绕 施加 本实用新型 张力调节部 径向排列 卷轴支撑 恒定的 卷绕器 卷状 相向 发射 配置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制造用材料张力调节装置,根据以卷状提供且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料卷的剩余量来调节从所述料卷退绕的所述材料的张力,其包括:多个发光部,配置在用于支撑所述料卷的卷轴的周边,沿着所述料卷的径向排列,发射多个光;多个受光部,与所述多个发光部相向,用于分别接收所述多个光;以及张力调节部,根据由所述多个受光部接收的所述光的数量来调节施加于所述卷轴的旋转轴上的扭矩,从而调节从所述料卷退绕的所述材料的张力。因此,根据由卷轴支撑的二次电池制造用材料的剩余量来调节施加于卷轴旋转轴上的卷轴扭矩,从而使卷绕器与卷轴之间的材料保持恒定的张力,进而能够提高二次电池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制造用材料张力调节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调节诸如二次电池制造用极片、隔膜等的二次电池制造用材料的供给张力的二次电池制造用材料张力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二次电池是通过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放电以及反向的充电过程,能够进行反复使用的电池,其种类有镍镉(Ni-Cd)电池、镍氢(Ni-MH)电池、锂-金属电池、锂离子(Ni-Ion)电池以及锂离子聚合物电池(Li-Ion Polymer Battery,以下称“LIPB”)等。
二次电池由阳极、阴极、电解质、隔膜构成,利用不同的阳极与阴极材料的电压差来储存且产生电力。其中,放电是指电子从电压高的阴极移向电压低的阳极(产生相当于两极电压差的电力),充电是指电子重新从阳极移向阴极,此时阳极物质接收电子和锂离子,恢复成原本的金属氧化物。即,当二次电池充电时,金属原子通过隔膜从阳极移向阴极,随之充电电流流动,相反,当放电时金属原子从阴极移向阳极,放电电流流动。
最近二次电池在IT产品、汽车领域以及储能领域等中广泛使用,成为备受瞩目的能源。在IT产品领域中,二次电池能够进行长时间连续使用,要求小型化、轻量化,在汽车领域中要求高功率、耐久性以及消除爆炸风险的安全性。在储能领域中储存通过风力、太阳光发电等方式生产的剩余电力,由于以固定型来使用,能够采用条件更宽松的二次电池。
特别是,锂二次电池从1970年代初开始研发,在1990年开发出将碳用作阴极以替代锂金属的锂离子电池,并进行了实用化,其特征在于500次以上的循环寿命和1至2小时的较短的充电时间,在二次电池中销售增长率最高,并且与镍-氢电池相比轻30%至40%左右,因此可实现轻量化。此外,锂二次电池在现存的二次电池中单位电池电压(3.0至3.7V)最高,并且能量密度优秀,因此可具有对移动设备优化的特性。
这样的锂二次电池一般根据电解液的种类分为液体电解质电池以及高分子电解质电池,使用液体电解质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使用高分子电解质的电池称为锂聚合物电池。此外,锂二次电池的外装材料可以形成为多样的种类,代表性的外装材料的种类有圆筒形(Cylindrical)、棱形(Prismatic)、袋状(Pouch)等。在所述锂二次电池的外装材料的内部设有阳极片、阴极片以及介于其之间的隔膜(Separator)层叠,或者具备卷绕的电极组装体。
另一方面,阳极片、阴极片、隔膜等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材料以卷状提供,以便进行连续工艺。二次电池制造装置包括:卷轴,用于支撑并供应料卷;卷绕器,用于卷绕从卷轴退绕的材料。
因此,只有施加于卷绕器的旋转轴上的扭矩和施加于卷轴的旋转轴上的扭矩实现同步,才能使卷绕于卷绕器上的二次电池制造用材料保持恒定的张力并且被卷绕。
但是,随着从料卷消耗材料,料卷的重量逐渐减轻,如果作用于卷轴的旋转轴上的扭矩恒定,则无法使料卷与卷绕器之间的材料保持恒定的张力。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制造用材料张力调节装置,其根据被卷轴支撑的二次电池制造用材料的剩余量,调节施加于卷轴旋转轴上的卷轴扭矩,以便使卷绕器与卷轴之间的材料保持恒定的张力。
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必达股份公司,未经必达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522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电池制造用卷轴卡具
- 下一篇:可充电电池结构以及新型数码相机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