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学投光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51803.6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4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林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汉辉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V5/00;F21V7/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槽 光学部 透镜 发光二极管 第一表面 投光透镜 透镜本体 凹设 本实用新型 第二表面 环绕 出光面 外围部 电源驱动模块 边缘位置 发光装置 阵列排列 入光面 暗斑 空腔 相背 反射 折射 驱动 安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投光透镜,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所述透镜本体包括光学部以及环绕所述光学部的外围部,所述光学部包括阵列排列的透镜,每个透镜的出光面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向所述出光面凹设形成入光面,每个透镜的底部凹设形成空腔,所述外围部还凹设形环绕所述光学部一周的第一环形槽及环绕所述第一环形槽一周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用于安置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工作的电源驱动模块,所述第二环形槽用于接收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投光透镜,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能通过所述第二环形槽实现折射与反射,从而避免发光装置的边缘位置产生暗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投光透镜。
背景技术
照明领域的投光是指光源通过透镜可实现远距离的照明,获得所需要的光斑,实现需求的照度照明。照明领域的投光灯多用于工矿,室内外高杆等场地,传统的常采用草帽型透镜设计,草帽型透镜往往边缘会产生光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投光透镜,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照明装置边缘会产生光斑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光学投光透镜,包括:
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所述透镜本体包括光学部以及环绕所述光学部的外围部,所述光学部包括阵列排列的透镜,每个透镜的出光面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向所述出光面凹设形成入光面,每个透镜的底部凹设形成空腔,所述外围部还凹设形环绕所述光学部一周的第一环形槽及环绕所述第一环形槽一周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灯槽的开口方向均与空腔的开口方向一致,所述第一环形槽用于安置驱动发光二极管工作的电源驱动模块,所述第二环形槽用于接收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透镜本体呈圆形。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部为圆形,所述光学部包括若干同心的透镜圆环,每相邻两个透镜圆环之间的间隔相等,每个透镜圆环上分布着多个透镜。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透镜本体还包括环绕所述外围部的边缘部,所述边缘部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螺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透镜本体由光学玻璃或者树脂材料形成。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厚度为2毫米。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投光透镜,由于在光学部的外围设置了用于安置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工作的电源驱动模块的第一环形槽及在第一环形槽的外围设置了第二环形槽,从而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能通过所述第二环形槽实现折射与反射,从而避免发光装置的边缘位置产生暗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投光透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光学投光透镜的背面图;
图3是图1提供的光学投光透镜的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汉辉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汉辉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518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