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接线盒的光伏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50764.8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20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毅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星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34 | 分类号: | H02S40/3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华信天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94 | 代理人: | 杨闯 |
地址: | 213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引 散热铜板 金属引线框 光伏模块 太阳能接线盒 本实用新型 引脚 二极管芯片 结构布局 上端 插入口 夹持部 上表面 体积小 压持部 止位面 挡位 放入 接线 平放 弯折 下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接线盒的光伏模块,包括金属引线框,金属引线框的上端从左往右设有第一上引脚、第二上引脚、第三上引脚、第四上引脚,下端设置有两个下引脚,在金属引线框上从左往右依次并排平放有第一散热铜板、第二散热铜板、第三散热铜板,每个散热铜板上表面设置有一个TO263二极管芯片,整个光伏模块的长度为70mm—72mm,宽度为39mm—40mm,第一上引脚、第二上引脚之间的形成间隔D1,第三上引脚、第四上引脚之间形成间隔D2,第二上引脚、第三上引脚之间形成间隔D3;下引脚包括形成插入口以供引线放入的两个引线压持部,在夹持部内侧一端弯折出对引线插入的端部形成挡位的止位面。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布局合理、体积小且接线牢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接线盒的光伏模块。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接线盒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对太阳能光伏组件进行旁路保护;二是对太阳能光伏组件所发的电进行传输。与此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本身对光伏组件输出功率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本身发热对光伏组件转换效率造成的影响,以及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光伏组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光伏组件接线模块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二极管电路结构,其高温稳定性都较差,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失效率较高,是困扰整个行业的最大难题之一。且现有的光伏接线模块在结构上由于布局的设计不合理,导致体积较大,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及匹配较大的接线盒,增加了生产的成本,且在接线时,接线容易松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布局合理、体积小且接线牢固的太阳能接线盒的光伏模块。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太阳能接线盒的光伏模块,包括金属引线框,金属引线框的上端从左往右设有第一上引脚、第二上引脚、第三上引脚、第四上引脚,下端设置有两个下引脚,在金属引线框上从左往右依次并排平放有第一散热铜板、第二散热铜板、第三散热铜板,每个散热铜板上表面设置有一个TO263二极管芯片,整个光伏模块的长度为70mm—72mm,宽度为39mm—40mm,其中,金属引线框的长度为65mm—66mm,厚度为4mm—5mm,宽度为20mm—21mm,
第一上引脚、第二上引脚之间的形成间隔D1,第三上引脚、第四上引脚之间形成间隔D2,间隔D1与间隔D2相等,第二上引脚、第三上引脚之间形成间隔D3,间隔D3大于间隔D1;
所述下引脚包括形成插入口以供引线放入的两个引线压持部,在夹持部内侧一端弯折出对引线插入的端部形成挡位的止位面,引线插入两个引线压持部之间后,将两个弯折引线压持部向内弯折以对引线形成压紧。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D1、D2处于5mm—6mm之间,间隔D3处于8.5mm—9.5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引线框的下端边缘开设有两个向内凹陷的弧形槽口,两个弧形槽口间隔布置;两个下引脚之间的距离D4为50mm—52mm,两个弧形槽口处于两个下引脚之间。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对结构布局上进行了优化,将产品的尺寸小,整个光伏模块的长度为70mm—72mm,宽度为39mm—40mm,其中,金属引线框的长度为65mm—66mm,厚度为4mm—5mm,宽度为20mm—21mm,降低了产品的占用空间,以及制作材料的使用;同时,通过下引脚的优化设计,即下引脚包括形成插入口以供引线放入的两个引线压持部,在夹持部内侧一端弯折出对引线插入的端部形成挡位的止位面,引线插入两个引线压持部之间后,将两个弯折引线压持部向内弯折以对引线形成压紧,从而能够将插入下引脚中的电源引线进行压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星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星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507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旁路二极管
- 下一篇:太阳能接线盒三分体光伏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