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轧钢跑槽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48230.1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70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00 | 分类号: | B21B39/00;B21B45/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7 | 代理人: | 赵俊娇 |
地址: | 056308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跑槽 冷却装置 吹扫 轧钢 热金属检测器 控制器 扫描式 底座 气管 开口 运行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 电磁阀控制 框式固定架 热金属检测 安全隐患 外部压力 支架设置 电磁阀 侧壁 串接 管式 气源 支架 余热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钢跑槽,包括侧壁上设置有开口的跑槽本体,对应于所述开口、经由支架设置在跑槽本体外的扫描式热金属检测器和跑槽吹扫冷却装置,以及与所述扫描式热金属检测器及跑槽吹扫冷却装置连接的控制器;所述跑槽吹扫冷却装置包括与外部压力气源连接的气管,以及串接在所述气管上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控制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管式或框式固定架。获得的轧钢跑槽,可对跑槽进行降温,消除因跑槽余热对热金属检测结果的干扰,避免运行控制系统产生误信号而造成的对生产的影响和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钢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轧钢跑槽。
背景技术
在钢材的轧制过程中,需要利用传感器检测钢材的实际运行信号,通常采用热金属检测器来进行钢信号的检测,用于后续系统的控制。跑槽是轧钢生产的过钢通道,钢材在跑槽中运行时使跑槽温度升高,导致热金属检测器采集钢信号过程因高温跑槽的干扰产生误信号,从而不能正确判断跑槽中是否有钢,致使控制系统产生误动作,影响轧钢质量和生产安全,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轧钢跑槽,该轧钢跑槽具有跑槽吹扫冷却装置,可对跑槽进行降温,消除因跑槽余热对热金属检测结果的干扰,避免控制系统产生误信号而造成的对生产的影响和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轧钢跑槽,包括侧壁上设置有开口的跑槽本体,对应于所述开口、经由支架设置在跑槽本体外的扫描式热金属检测器和跑槽吹扫冷却装置,以及与所述扫描式热金属检测器及跑槽吹扫冷却装置连接的控制器;
所述跑槽吹扫冷却装置包括与外部压力气源连接的气管,以及串接在所述气管上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控制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管式或框式固定架。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于所述开口的底部及两侧均设置有向外延伸的边沿,在位于底部的边沿上设有固定所述气管出气口的弹性固定带,位于两侧的所述边沿呈至所述气管进气口的方向渐小的喇叭口状布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所述气管的出气口处连接有第一出气支管和第二出气支管,所述第一出气支管的管口对应于所述扫描式热金属检测器的扫描区域布置,所述第二出气支管被设置为可具有相对于所述跑槽本体的摆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出气支管通过软管连接至所述气管的出气口,且所述第二出气支管通过转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驱使所述转动轴往复摆动的摆动电机。
所述第二出风支管的支架可自动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轧钢跑槽,利用设置的跑槽吹扫冷却装置,通过跑槽侧壁的开口,对热金属检测器在跑槽内的信号采集位置吹扫高压气,以降低因钢材运行引起的跑槽余温对检测结果的干扰,避免运行控制系统产生误信号而造成的对生产影响和安全隐患。所述跑槽吹扫冷却装置的启闭由热金属检测器的钢信号控制,当跑槽内有钢材运行,扫描式热金属检测器采集到钢信号,控制电磁阀得电,高压气管开启,吹扫跑槽以降温冷却,并在钢材运行过程始终保持吹扫状态;当跑槽内没有钢材时,扫描式热金属检测器采集不到钢信号,控制电磁阀关闭,停止对跑槽的吹扫;既实现了对跑槽的降温冷却,消除跑槽余热对热金属检测结果的干扰,又使跑槽吹扫冷却装置的控制有效、合理,在没有钢材运行同时停止吹扫,避免能源浪费。所述吹扫冷却装置经由支架支撑,可稳定吹扫位置,使吹扫操作与钢信号采集相配合,提高热金属检测器的信号正确率,避免误信号对生产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所述跑槽的开口处设置边沿,借助开口底部边沿更好的固定气管的出气口,稳定风向;利用开口两侧边沿的喇叭口结构,对高压气起到跑槽外侧收风跑槽内侧散风的作用,更好地发挥高压气对跑槽的降温冷却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482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