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镜头的掌纹、掌静脉采集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35558.X | 申请日: | 2017-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1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 发明(设计)人: | 卢慧莉;黄振鹏;詹恩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智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叶新平 |
| 地址: | 516001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静脉 掌纹 采集模组 采集组件 掌纹采集 单镜头 模组 镜头 本实用新型 红外光 生物识别技术 半透半反镜 可见光 电气连接 集成模组 皮肤区域 全反射镜 手掌区域 对立面 灰度 正对 图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单镜头的掌纹、掌静脉采集组件,设有安装在对立面的镜头与PCB板,所述镜头与所述PCB板电气连接,所述PCB板上集设有掌纹采集模组、掌静脉采集模组和MCU集成模组;所述掌静脉采集模组或所述掌纹采集模组正对所述镜头,在所述PCB板上所述掌纹采集模组与所述掌静脉采集模组位于同一高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镜头掌纹、掌静脉采集组件,保障了掌静脉图片和掌纹图片的区域一致性;使用半透半反镜和全反射镜,对同一个镜头下的红外光和可见光进行分离,保障了掌静脉和掌纹图片的清晰度;能够克服手掌区域的灰度值不均现象,准确的区分出掌静脉、掌纹以及皮肤区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镜头的掌纹、掌静脉采集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比较成熟且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几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包括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脸像识别、语音识别、掌型识别、签名识别等。但是上述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有一些共同的缺陷:第一,受环境影响较大;第二,理论上可以被复制和盗用。为了加强安全性,市面上出现了同时识别多个生物特征的多模态识别技术,但是该技术需要在同一个设备中集成多个生物识别组件,普遍存在设备体积过大、应用范围局限、体验感不强的缺陷。
掌静脉识别技术是最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唯一性、稳定性、不可伪造性、非接触式等优点而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基于掌纹和掌静脉属于同一生物体但生物特征不同的属性,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多模态掌静脉识别技术是利用双镜头分别对掌纹和掌静脉同时进行采集(本申请中称为双镜头掌纹、掌静脉采集技术),但因其双镜头的固位结构、IC电路等设计导致设备体积过大,应用场景受到极大的约束,且安全性、便利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镜头的掌纹、掌静脉采集组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双镜头掌纹、掌静脉采集技术,双镜头的设计导致设备体积过大,安全性、便利性较低。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镜头的掌纹、掌静脉采集组件,设有安装在对立面的镜头与PCB板,所述镜头与所述PCB板电气连接,所述PCB板上集设有掌纹采集模组、掌静脉采集模组和MCU集成模组;所述掌静脉采集模组或所述掌纹采集模组正对所述镜头,在所述PCB板上所述掌纹采集模组与所述掌静脉采集模组位于同一高度。
具体地,所述掌静脉采集模组设有透反镜、近红外光滤片、近红外CMOS传感器;
所述近红外CMOS传感器固定在所述PCB上,与所述MCU集成模组电气连接;
所述近红外光滤片固定在所述近红外CMOS传感器上;
所述透反镜以45°倾斜角固定在所述近红外光滤片上。
优选地,所述透反镜为透反比为1的半透半反镜。
优选地,所述近红外光滤片的滤光波长为850~940nm。
具体地,所述掌纹采集模组设有全反射镜、可见光滤光片、可见光CMOS传感器;
所述可见光CMOS传感器固定在所述PCB上,与所述MCU集成模组电气连接;
所述可见光滤光片固定在所述可见光CMOS传感器上;
所述全反射镜以45°倾斜角固定在所述可见光滤光片上,与所述透反镜平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镜头的掌纹、掌静脉采集组件,所述PCB板上还设有正对所述镜头的LED光源模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智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智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355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