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程机械结构零件应力与扭矩的在线连续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33934.1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7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文;石延平;彭安华;周庆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海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L3/10 | 分类号: | G01L3/10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联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30 | 代理人: | 刘刚 |
地址: | 22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计算模块 在线连续检测装置 工程机械结构 上端外表面 电气柜 本实用新型 漏电传感器 前端外表面 控制模块 滑轨 扭矩传感器 液晶显示屏 测量数据 信号干扰 漏电 屏蔽线 支架 测量 传输 外部 发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结构零件应力与扭矩的在线连续检测装置,包括电气柜与支架,所述电气柜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漏电传感器,且电气柜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数据计算模块,且数据计算模块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液晶显示屏,所述数据计算模块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扭矩传感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结构零件应力与扭矩的在线连续检测装置,设有漏电传感器、数据计算模块和屏蔽线,能够及时发现漏电,避免危险发生,并能利用测量的扭矩值得到应力值,还可以防止外部信号干扰测量数据的传输,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力与扭矩在线检测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结构零件应力与扭矩的在线连续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工程机械结构零件的扭矩与应力是检测该零件质量的两项重要指标,因此,应力与扭矩的在线检测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的检测过程比较繁琐,较为浪费时间;现有的扭矩的在线连续检测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电气柜漏电无法及时向人们发出提醒,容易导致工作人员触电的情况发生,存在安全隐患,其次,该装置无法测量指定零件的应力,不能满足人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需求,还有,测量过程得到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信号的干扰,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不利于人们的使用,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工程机械结构零件应力与扭矩的在线连续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结构零件应力与扭矩的在线连续检测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工程机械结构零件应力与扭矩的在线连续检测装置,包括电气柜与支架,所述电气柜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漏电传感器,且电气柜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数据计算模块,且数据计算模块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数据计算模块的下端外表面通过滑轨的一侧外表面与电气柜的上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液晶显示屏,所述数据计算模块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扭矩传感器,且扭矩传感器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屏蔽线,所述扭矩传感器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轴,且传动轴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励磁线圈与测量线圈,所述传动轴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TM-M型Fe基非晶态合金片,且传动轴的一端外表面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一侧内表面设置有防滑齿片,所述支架的一侧内表面设置有挡板,且挡板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转轴,且转轴的一端外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防滑螺纹。
优选的,所述励磁线圈位于测量线圈的一侧,且励磁线圈与测量线圈缠绕在传动轴的一侧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TM-M型Fe基非晶态合金片通过强粘胶粘贴在传动轴的一侧外表面,且TM-M型Fe基非晶态合金片位于测量线圈与传动轴之间。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数量为两组,且把手对称分布在转轴的上下两侧。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组,所述挡板位于两组支架之间,所述轴承贯穿挡板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电气柜的上端外表面通过螺栓的一端外表面与支架的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且支架位于数据计算模块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工程机械结构零件应力与扭矩的在线连续检测装置,通过设置的漏电传感器,能够及时的发现漏电,有效避免工作人员触电的情况发生,比较实用,通过设置的数据计算模块,能够根据测得的扭矩值计算出应力值,省去多次测量的麻烦,屏蔽线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外部环境因素对测量数据造成干扰,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整个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工程机械结构零件应力与扭矩的在线连续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海工学院,未经淮海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339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挂式自动砝码加载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扭力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