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偏心转子挤出机的熔体输送稳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31203.3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5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瞿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华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08 | 分类号: | B29C4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谢静娜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心转子 流量平衡 熔融塑化段 偏心距 挤出机 腔室 本实用新型 定子内腔 熔体输送 稳定装置 截距 挤出 表面均匀性 间隙流动 流量波动 熔融物料 有效解决 熔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偏心转子挤出机的熔体输送稳定装置,偏心转子上流量平衡段的偏心距大于熔融塑化段的偏心距;熔融塑化段中,偏心转子的直径等于定子内腔的短截距;流量平衡段中,偏心转子的直径小于定子内腔的短截距。其方法是通过将偏心转子分为熔融塑化段和流量平衡段,流量平衡段的偏心距大于熔融塑化段的偏心距,使流量平衡段处的两个腔室之间通过间隙相连通,其中一个腔室的压力变大时,部分熔融物料会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间隙流动至另一个腔室,从而实现流量平衡补偿。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偏心转子挤出机流量波动和挤出流量不平衡的问题,实现熔体挤出稳定,有利于提高制品的表面均匀性和尺寸稳定性,提高制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分子材料挤出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偏心转子挤出机的熔体输送稳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410206552.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偏心转子体积脉动形变塑化输运方法及装置,采用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加工新方法与新理论,使得高分子材料在整个塑化加工过程中受体积脉动形变支配。该专利利用偏心转子自转与等速反向公转时在定子内腔中的滚动作用,使偏心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物料体积沿定子的轴向和径向交替地周期性变化,实现物料的体积脉动形变塑化输运。偏心转子装备包括定子和置于定子内腔中的转子;转子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转子偏心螺旋段和多个转子偏心直线段;定子内腔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定子螺旋段和多个定子直线段;转子偏心螺旋段和转子偏心直线段与定子螺旋段和定子直线段一一对应;沿物料的输送方向,各转子偏心螺旋段和定子螺旋段的螺距均逐渐减小;定子内腔的螺旋段和直线段的径向截面均为长孔,偏心转子在定子内腔的长孔内往复运动,运动行程为转子最大偏心距的两倍。
由于偏心转子自转与等速反向公转时在定子内腔中滚动,偏心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空间体积沿定子的轴向和径向交替地周期性变化,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物料被周期性压缩与释放时承受体积脉动形变作用,完成包括固体压实、熔融塑化、混合混炼、熔体输送的塑化输运过程。因此,上述偏心转子体积脉动形变塑化输运装置具有物料热机械历程短、能耗低、适应性广等特点。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偏心转子体积脉动形变塑化输运装置中的定子与偏心转子轴存在一定的偏心量,偏心转子自转与等速反向公转时,转子将定子内腔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偏心转子中心速度因其特殊运动方式而在定子长孔形截面呈现正弦式周期变化,运动速度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压力不均,使得偏心转子装置存在流体挤出流量不平衡的问题。除了聚合物加工领域,其他软物质输送过程中也会存在同样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偏心转子挤出机的熔体输送稳定装置,该装置可有效解决偏心转子挤出机挤出流量波动的问题,保证熔体挤出速率的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流量平衡补偿方法的偏心转子挤出机的熔体输送稳定装置,包括偏心转子和定子,偏心转子设于定子内腔中,沿熔融物料的输送方向,偏心转子上设有依次连接的熔融塑化段和流量平衡段,流量平衡段的偏心距大于熔融塑化段的偏心距;熔融塑化段中,偏心转子的直径等于定子内腔的短截距;流量平衡段中,偏心转子的直径小于定子内腔的短截距。
所述定子内腔的径向截面呈长孔状,沿长孔的长轴线方向为定子内腔的长截距,沿长孔的短轴线方向为定子内腔的短截距。
所述流量平衡段中,偏心转子与长孔侧边之间的间隙宽度等于偏心转子的熔融塑化段与流量平衡段之间的截面直径差值。
所述偏心转子中,熔融塑化段的螺距大于流量平衡段的螺距。
所述流量平衡段的长度不超过偏心转子整体长度的1/5(偏心转子的整体长度为熔融塑化段与流量平衡段的长度之和)。
所述偏心转子与定子内腔之间形成两个螺旋状的腔室;熔融塑化段中的两个腔室不相通,流量平衡段中的两个腔室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华新科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华新科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312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LED灯带的内模与整套模具结构
- 下一篇:载带真空吸附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