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射频与光栅技术相结合精确对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26688.7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8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航;高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41/00 | 分类号: | C10B41/00;C10B41/02;C10B41/04;C10B33/00;C10B31/00;G05B19/05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45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位装置 光栅技术 射频 对位 焦炉车辆 本实用新型 对位控制器 自动化水平 操作效率 对位位置 焦化设备 炉号识别 人工操作 数据通讯 位置检测 自动操作 自动记录 作业计划 控制器 焦炉 生产管理 电控箱 定位板 电控 联锁 机车 编排 安全生产 协调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射频与光栅技术相结合精确对位装置,该对位装置设置在重型焦化设备上,该对位装置包括电控箱,电控箱内设有相互连接的PLC控制系统,对位控制器,定位板系统,RFID信号控制器。有益效果是采用射频与光栅技术相结合精确对位装置的对位精度可以达到±3毫米范围内,并能识别对位位置标号,真正的实现自动操作,不需人工操作对位,减少因人为操作带来的错误,提高机车操作效率,利用射频与光栅技术相结合精确对位装置可以实现焦炉车辆的位置检测、炉号识别、对位联锁、作业计划自动编排、数据通讯和处理、自动记录和生产管理等功能,使车辆协调作业,整体提高焦炉自动化水平,保障焦炉车辆的安全生产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化设备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在指定位置完成要求动作过程中实现全过程自动化,对位精度±3毫米范围内的射频与光栅技术相结合精确对位装置。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焦化设备在实现自动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由于焦化设备的特殊性,一般一套焦化设备服务于一套大型焦炉,大型焦炉包括 60个炉孔,运行距离约100米,每一孔焦炉需要完成取门,推焦,装煤,平煤等多个动作,所有针对焦炉的工作实现都以机车与焦炉的准确对位为前提。取门,推焦,装煤,平煤等动作之间需要与焦炉工艺,炼焦时间相配合。但是由于焦化设备车体重量大,运行速度快,导致行车时惯性大,车体变形造成对位精度不高,并且多次对位过程累积误差大。急于研发一种精确对位装置进行精对位,避免造成损失。
目前,市场中用于焦炉机械对位技术主要采用激光测距技术以及编码电缆方式等方式对位,但两种对位方式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首先,激光测距技术在条件较差的环境,因灰尘和雨水、轨道偏离等因素会造成测距不准, 而且在炼焦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水汽和烟尘,对激光测距的效果影响很大。其次,采用编码电缆位移传感器以相互靠近的扁平状编码电缆和天线箱之间电磁耦合来进行通信,并在通信的同时检测到天线箱在编码电缆长度方向上的位置。这种方式目前广泛应用于焦化设备对位系统中,可以通过高频产生电磁感应确认机车位置,使其不受环境水汽烟尘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是有如下缺陷,由于炼焦生产温度高,红焦、尾焦高温或出焦高温烤焦过程都有烧坏隐患,对电缆采用隔热棉隔热处理,又不利于电缆维护、点检;电缆外护橡胶材质使用年限有限,容易产生龟裂;最主要的缺点是编码电缆采样连续性安装模式,焦炉因热胀冷缩以及季节温度变化时,编码电缆容易被拉变形,导致对位发生偏移,不能时限要求的对位精度。考虑到这两种广泛使用的对位技术存在很大缺陷,研发出一款能保证稳定对位又能够在恶劣环境中使用的对位设备急不可待。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射频与光栅技术相结合精确对位装置,以利于解决焦化设备运行中自动对位功能,以期实现焦化设备的自动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射频与光栅相结合精确对位装置,该对位装置设置在重型焦化设备上,其中:该对位装置包括电控箱,电控箱内设有相互连接的PLC控制系统,对位控制器,定位板系统,RFID信号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266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熄焦焦罐提升装置
- 下一篇:含碳生物质物料炭化制粉一体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