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水利灌溉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24507.7 | 申请日: | 2017-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2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A01G25/16;B01D36/0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凯谦巨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3 | 代理人: | 丁剑 |
| 地址: | 26603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抽水泵 进水管 蓄水池 水利灌溉 沉淀池 出水管 过滤笼 节能型 内壁 节能节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 使用寿命 电磁液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水利灌溉装置,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靠近抽水泵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蓄水池的内壁上,所述进水管远离抽水泵的一端贯穿于过滤笼的一端,所述过滤笼靠近进水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蓄水池的内壁上,所述蓄水池远离过滤笼的一侧设置有沉淀池,所述抽水泵远离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远离抽水泵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沉淀池的内壁上,所述沉淀池靠近第一出水管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磁液位计。该节能型水利灌溉装置,具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能节水效果好和使用寿命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灌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型水利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灌溉是弥补自然降水在数量上的不足与时空上的不均,保证适时适量地满足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重要措施,灌溉水通过灌溉系统输送、分配、流入田间供作物生长所需要,一般要经过三个过程:输水和配水;田间灌水;作物消耗水。输水和配水是通过各级渠道来实现的,一般从水源到田间进水口,约有50%的水量是经渠道渗漏而损失掉的;田间灌水是指灌溉水进入田间以后,有一部分是形成深层渗漏而损失,一部分通过土壤蒸发而损失,也可能有部分水量从田间废泄;目前,在我国地面灌溉是主要灌溉方法,一般沟灌和畦灌用于粮食作物和棉花等经济作物,格田灌溉用于灌溉水稻;地面灌溉的面积大,浪费水量也大,改进和提高地面灌溉方法也是节水灌溉中必须改变的;现有的节水灌溉系统对于泥沙较大的水源都采取的是先设置水池进行沉淀,然后再次过滤后加以利用,但是如此实施不仅在时间会有很大的延迟,而且过滤时不仅要对泥沙进行进一步的过滤,而且还要除去有机杂质,过滤的效果不好,经常导致灌溉系统在使用时出现故障,影响作物的成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水利灌溉装置,具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能节水效果好和使用寿命高等优点,解决了以上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能节水效果好和使用寿命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水利灌溉装置,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靠近抽水泵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蓄水池的内壁上,所述进水管远离抽水泵的一端贯穿于过滤笼的一端,所述过滤笼靠近进水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蓄水池的内壁上,所述蓄水池远离过滤笼的一侧设置有沉淀池,所述抽水泵远离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远离抽水泵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沉淀池的内壁上,所述沉淀池靠近第一出水管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磁液位计。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隔板和沉淀池一侧的上部均开设有通槽。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靠近通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远离通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管道,且所述主管道靠近沉淀池一端的海拔高度大于其远离沉淀池一端的海拔高度。
优选的,所述主管道远离第二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管道,所述支管道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阀,所述支管道远离主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灌溉装置。
优选的,所述灌溉装置包括输水管、电磁阀和喷头,所述输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管道,所述输水管远离支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输水管的中部设置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靠近过滤笼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喷头为雾化式微喷头。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水利灌溉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245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