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科护理用接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23067.3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12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晓莉 |
主分类号: | A61G9/00 | 分类号: | A61G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5000 甘肃省庆阳***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垫 接便装置 内科护理 接便盒 底板 充气气囊 过渡曲面 软导管 医疗器械技术 卧床不起 隔板 本实用新型 病人护理 工作负担 弧形挡板 行动不便 上表面 充气 端柄 侧面 自由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科护理用接便装置。一种内科护理接便装置,包括底板、气垫、接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垫位于底板的上表面,气垫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的气垫的右侧设有充气气囊,充气气囊通过软导管与气垫连接,充气气囊通过软导管给气垫充气;所述的凹槽内设有接便盒,接便盒可自由插入气垫的中间部位设有的凹槽内;所述的端柄的左侧设有弧形挡板;所述的凹槽的左右两个侧面设有左侧过渡曲面、右侧过渡曲面;所述的接便盒内设有隔板。一种内科护理用接便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非常适合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病人使用,同时为病人护理人员减轻了工作负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科护理用接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医疗护理也越来越讲求卫生、方便、实用等高要求、高效率。众所周知,重症病人大多大小便不能自理,而且大小便都要在病床上进行,现在市面上和正在使用中的接便器。然而,现有的接便装置通常是在患者的臀部下放置便盆等为患者接便,但由于便盆等用具有一定高度,因此需要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抬起臀部和腰部,然后将接便装置放在在患者的臀部下方进行接便,这样就需要护理人员进行辅助,然而重症病人自身不能用力,因此辅助工作比较困难,十分麻烦费力;另外一些弯腰起身较为困难的患者抬起臀部会十分不适,造成接便困难、弄脏床单;最后,粪便是人体排泄的污秽物气味难闻,然而现有的接便装置大多采用敞口便盆,但盆口没有盖,气味容易在病房散发,造成病房环境较差影响患者的情绪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一种内科护理用接便装置,包括底板、气垫、接便盒,所述的气垫位于底板的上表面,气垫与接便盒配合使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非常适合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病人使用,同时为病人护理人员减轻了工作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非常适合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病人使用,同时为病人护理人员减轻了工作负担的内科护理用接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应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科护理用接便装置,包括底板1、气垫2、接便盒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垫2位于底板1的上表面,气垫2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的气垫2的中间部位设有凹槽12;所述的气垫2的右侧设有充气气囊9,充气气囊9通过软导管与气垫2连接,充气气囊9通过软导管给气垫2充气;所述的气垫2右侧设有出气孔10,出气孔10上设有气阀开关,用完后打开气阀开关,气垫2中的空气通过出气孔10排出;所述的凹槽12内设有接便盒4,接便盒4可自由插入气垫2的中间部位设有的凹槽12内;所述的接便盒4的右侧设有端柄8,端柄8通过螺钉固定在接便盒4的顶部;所述的端柄8的左侧设有弧形挡板5,弧形挡板5与接便盒4注塑为一体;所述的弧形挡板5的两侧面可以根据人腿的形状设置为曲线形竖边,曲线形竖边可增加人腿与便盒4接触时的舒适感。
所述的凹槽12的左右两侧面设有左侧过渡曲面3、右侧过渡曲面6,左侧过渡曲面3、右侧过渡曲面6根据人体臀部的结构曲线设计,在使用时可以最大限度的使臀部与左侧过渡曲面3、右侧过渡曲面6接触。
所述的接便盒4内设有隔板7,隔板7可在接便盒4内侧壁上设有的插槽 11内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一种内科护理用接便装置设有的气垫2减轻了医护人员以及家属的护理难度;第二、一种内科护理用接便装置设有的隔板7阻止了在处理排泄物时气味散发到病房;第三、一种内科护理用接便装置设有的左侧过渡曲面3、右侧过渡曲面6增加了患者在排便时的福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垫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接便盒4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晓莉,未经朱晓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230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