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清理的消失模铸造砂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23052.7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1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强伶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瑞晟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21/00 | 分类号: | B22C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砂箱 铰接 气缸 壁板 支撑凸缘 消失模铸造 开关底板 转筒 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 工业领域 气缸驱动 上端开口 箱体上部 输出端 塑料膜 下端口 上卷 贴合 尾端 铸件 浇筑 铸造 | ||
便于清理的消失模铸造砂箱,涉及铸造工业领域。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砂箱箱体,砂箱箱体上部的一侧连接有转筒,转筒上卷绕有塑料膜;砂箱箱体包括底板和四块壁板围成的框架,框架下端口内的四周设置有支撑凸缘,底板向上贴合在支撑凸缘上,底板与支撑凸缘设置有密封圈,底板的一端与对应端的壁板铰接,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开关底板的气缸,气缸的输出端铰接在底板的底部,气缸的尾端与机架铰接。本实用新型底板的一端铰接在壁板上,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开关底板的气缸,砂箱浇筑后直接通过气缸驱动底板打开,就可以实现型砂和铸件的清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工业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清理的消失模铸造砂箱。
背景技术
铸件是用各种铸造方法获得的金属成型物件,即把冶炼好的液态金属,用浇注、压射、吸入或其它浇铸方法注入预先准备好的铸型中,冷却后经打磨等后续加工手段后,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物件。铸件应用历史悠久。古代人们用铸件作和一些生活用具。近代,铸件主要用作机器零部件的毛坯,有些精密铸件,也可直接用作机器的零部件。一般铸件都通过砂箱铸造成型,普通的砂箱均为敞开式,金属液浇注后自冷却成型,这样铸造的部件内部密度不够均匀,容易出现气孔、疏松等缺陷,铸件的耐压性较差,整体质量不够高。
目前,为了保证生产的铸造件质量更好,多采用真空消失模铸造技术进行铸造,即将模具放入砂箱内,加无粘接剂的干砂覆盖,在干砂上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密封,浇筑后利用抽吸的原理使砂箱内的干砂产生负压,使干砂紧实,挤压模具达到提高铸件质量的一种技术。现有的真空消失模铸造过程中为了保证塑料膜的完整和铸造车间的消防安全,需要在远离铸造车间的地方预先准备好塑料膜,当需要覆膜时再从别处取来使用,这样塑料膜的取用很不方便,也增加了生产的时间成本。
另外,现有砂箱浇筑后清理砂箱不便,需要把砂箱倒翻转180°,才能将砂箱内的型砂和铸件清理出来,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下料十分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的消失模铸造砂箱,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便于清理的消失模铸造砂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砂箱箱体,砂箱箱体上部的一侧连接有转筒,转筒上卷绕有塑料膜;
砂箱箱体包括底板和四块壁板围成的框架,框架下端口内的四周设置有支撑凸缘,底板向上贴合在支撑凸缘上,底板与支撑凸缘设置有密封圈,底板的一端与对应端的壁板铰接,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开关底板的气缸,气缸的输出端铰接在底板的底部,气缸的尾端与机架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壁板是由内壁板和外壁板组成的双层结构,壁板内设置有封闭的空腔,砂箱箱体内的内壁板上均布有抽真空孔,砂箱箱体的内壁板上覆盖有防砂网,四块壁板上分别连接有相互连通连接的抽真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塑料膜的宽度大于砂箱箱体上端口的宽度,塑料膜的自由端以及两侧边沿分别均布有卡环,砂箱箱体未设置转筒的其它三个侧面分别设置有与卡环配合的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卡环通过松紧带连接在塑料膜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在砂箱上挂接卷绕有塑料膜的转筒,在需要覆膜时直接从转筒上拉取塑料膜进行覆膜,不需要再花时间去别处取塑料膜,方便快捷,节省时间。
2、塑料膜的自由端以及两侧边沿分别均布有卡环,砂箱箱体未设置的转筒其它三个侧面分别设置有与卡环配合的挂钩,塑料膜覆盖在砂箱箱体的上端口后,将卡环勾卡在挂钩上,保证塑料膜与砂箱箱体的密封配合。
3、本实用新型底板的一端铰接在壁板上,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开关底板的气缸,砂箱浇筑后直接通过气缸驱动底板打开,就可以实现型砂和铸件的清理。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瑞晟机械铸造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瑞晟机械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230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