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盐碱地土壤改良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22443.7 | 申请日: | 2017-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4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 发明(设计)人: | 钱良友;蔡亮;何文祥;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南轻法麦克斯作物营养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B77/00 | 分类号: | A01B77/00;B09C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江律师事务所 11537 | 代理人: | 朱红来 |
| 地址: | 432300 湖北省孝***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管 埋地 曝气 筛管 盐碱地土壤 改良系统 旋涡气泵 加湿器 土壤 本实用新型 二次污染 空气输送 快速修复 质量改善 管壁 加湿 滤网 去除 盐碱 改良 铺设 净化 外部 治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盐碱地土壤改良系统,包括:高压旋涡气泵、曝气筛管、埋地循环管及加湿器,曝气筛管与埋地循环管水平的铺设在改良土壤内,且曝气筛管位于埋地循环管的上方;高压旋涡气泵将加湿器加湿后的空气输送至曝气筛管内,埋地循环管的管壁上开设多组缝隙,埋地循环管外部套设滤网。实现对土壤中盐碱物的快速有效去除,而且可就地原位快速修复和治理,实现土壤质量改善和净化,避免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盐碱地土壤改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和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土壤作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的利用率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盐碱地的治理和改良一直引起国内外环境领域的广泛关注与重视。由于盐碱地的土壤成分中富含盐碱成分,因此不利于植物生长,盐碱地的治理措施包括:种植耐盐碱植物;增施有机肥;采用薄膜阻隔,阻隔盐碱上升;灌溉洗盐等。目前最常用的措施是在盐碱土中铺设暗管,不仅排盐排水效率低,导致盐碱不能有效地被去除,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盐碱地土壤改良系统。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新型盐碱地土壤改良系统,包括:高压旋涡气泵、曝气筛管、埋地循环管及加湿器,所述曝气筛管与所述埋地循环管水平的铺设在改良土壤内,且所述曝气筛管位于所述埋地循环管的上方;所述曝气筛管的入气口与所述高压旋涡气泵的出口连接,所述高压旋涡气泵将所述加湿器加湿后的空气输送至所述曝气筛管内,所述埋地循环管的管壁上开设多组缝隙,所述埋地循环管外部套设滤网。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组缝隙包括四个条形通孔,所述四个条形通孔在所述埋地循环管的管壁的径向上均匀分布。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条形通孔的形状为矩形,且相邻两组缝隙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条形通孔宽度的3至4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新型盐碱地土壤改良系统,还包括:预存气箱,所述高压旋涡气泵的入气口与所述预存气箱连通,所述加湿器的出气口与所述预存气箱连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新型盐碱地土壤改良系统,还包括:水箱和水泵,所述埋地循环管的入水口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水泵经旋流除砂器与所述埋地循环管的出水口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曝气筛管的外表面包裹滤布。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曝气筛管采用气相加湿方式的同时,埋地循环管利用液相水排盐,曝气筛管与埋地循环管相结合使用,实现对土壤中盐碱物的快速有效去除,而且可就地原位快速修复和治理,实现土壤质量改善和净化,避免二次污染。
为了上述以及相关的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某些示例性方面,并且其指示的仅仅是各个实施例的原则可以利用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其它的益处和新颖性特征将随着下面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考虑而变得明显,所公开的实施例是要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盐碱地土壤改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曝气筛管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埋地循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埋地循环管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南轻法麦克斯作物营养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南轻法麦克斯作物营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224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