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梁起重机用缓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20523.9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2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韩军印;冯胜林;李建功;贾武希;赵付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飞马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42 | 分类号: | B66C1/42;B66C13/00;F16F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4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 缓冲管 伸缩杆 底端 防脱落板 金属圆片 连接管 弹簧 缓冲器 本实用新型 单梁起重机 升降齿杆 建筑材料 底端开口 底端内壁 顶端焊接 顶端开口 施工现场 现有装置 连接板 冲击力 施工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梁起重机用缓冲器,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套设有升降齿杆,升降齿杆的底端焊接有金属圆片,金属圆片的直径大于连接管顶端开口的直径,金属圆片的底端焊接有缓冲管,缓冲管的内部套设有伸缩杆,伸缩杆的顶端焊接有防脱落板,且防脱落板的直径大于缓冲管底端开口的直径,伸缩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弹簧的顶端由于防脱落板的底端焊接相连,弹簧的顶端与缓冲管的底端内壁焊接相连,伸缩杆的底端焊接有连接板。相比较现有装置而言,本实用新型能够较好的使得建筑材料进行平稳的运移,且能够较大幅度的减缓建筑材料在运移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保护施工现场以及施工人员和装置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缓冲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梁起重机用缓冲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楼层开始逐渐往高处建设,当建筑物建造到一定的高度之时,一些材料就难以运输上去,为此人们使用起重机来帮助人们进行运输建筑材料,起重机分为较多种,其中单梁起重机使用的较多,但是起重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一旦发生坠落后果不堪设想,且很多起重机在运移建筑材料之时不能够很好的减缓其振动,使得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够平稳的运移,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单梁起重机用缓冲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单梁起重机用缓冲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梁起重机用缓冲器,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套设有升降齿杆,升降齿杆的底端焊接有金属圆片,金属圆片的直径大于连接管顶端开口的直径,金属圆片的底端焊接有缓冲管,缓冲管的内部套设有伸缩杆,伸缩杆的顶端焊接有防脱落板,且防脱落板的直径大于缓冲管底端开口的直径,伸缩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弹簧的顶端由于防脱落板的底端焊接相连,弹簧的顶端与缓冲管的底端内壁焊接相连,伸缩杆的底端焊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两组夹板,夹板之间设有夹具装置,夹具装置包括两组连接座,连接座分别与夹板相互靠近的侧壁焊接相连,其中一组连接座的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焊接有螺纹杆。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侧壁设有圆形通孔,连接管在圆形通孔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焊接有转动齿轮,转动齿轮与升降齿杆啮合,转动杆的另一端设有凹槽,凹槽的截面呈多边形,转动杆在凹槽处固定安装有转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置物板,置物板的一侧与连接管的侧壁焊接相连,置物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平滑轨,水平滑轨的顶端滑动连接有滑轨座,滑轨座的顶端焊接相连有第一电动机,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制动杆,制动杆的截面呈多边形。
优选的,所述置物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动机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套设有螺纹套管,螺纹套管的一端与远离第二电动机的连接座的侧壁焊接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首先通过水平滑轨、第一电动机、转动杆、制动杆和气缸的设置,使得升降齿杆能够进行平稳的上移;
2、通过防脱落板,弹簧和伸缩杆的设置使得夹板和夹具装置能够减缓运移时的冲击力,保护装置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
3、通过夹具装置以及夹板的设置使得夹板能够很好的对建筑材料进行固定夹紧,方便建筑材料的运移。
相比较现有装置而言,本实用新型能够较好的使得建筑材料进行平稳的运移,且能够较大幅度的减缓建筑材料在运移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保护施工现场以及施工人员和装置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单梁起重机用缓冲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飞马起重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飞马起重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205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