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多个排液管的气管插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20146.9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8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桃;赵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00016***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液管 插管主体 气管插管 气囊 管壁 排液 充气管 吸引孔 体位 本实用新型 充气通道 分散分布 分散设置 管壁外周 医疗费用 气囊环 前端处 医疗事故 负压 积液 外周 误吸 工作量 注水 医护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多个排液管的气管插管,该气管插管包括:插管主体和气囊,气囊环设于插管主体靠近前端处的外周处,插管主体的管壁内有气囊的充气管,充气管具有充气通道,在插管主体的管壁内至少有两个排液管,排液管的吸引孔分散分布在气囊后端的插管主体的管壁外周处。在插管主体的管壁内设置至少两个排液管,在进行排液的时候,可令其中的一个排液管注水,另外的排液管进行排液,可实现持续负压排液。另外,排液管的吸引孔分散设置,在病人因治疗需要更换体位之后,仍可适用。可减少因病人体位改变而可能导致的误吸积液和VAP,减少气管插管的更换率,降低气管插管医疗事故风险,降低医疗费用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多个排液管的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俯卧位机械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在急危重患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对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研究显示,PPV能通过体位改变,增加ARDS背侧肺组织的通气,改善肺泡通气/血流比、分流和氧合。一个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实俯卧位通气能显著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的病死率。
但PPV通气治疗过程中由于病人体位的变化,即由仰卧时变换为俯卧位,导致气囊上滞留物由常置的气管插管背部变换到气囊上气管插管前端。
有研究显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pneumonia,VAP)病原的重要来源。因此,必须及时有效的清除气囊上滞留物,预防误吸和VAP。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个排液管的气管插管,以降低因气管插管无法排液而被迫更换气管插管的发生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多个排液管的气管插管,包括:
插管主体和气囊,所述气囊环设于所述插管主体靠近前端处的外周处,所述插管主体的管壁内有所述气囊的充气管,所述充气管具有充气通道,在所述插管主体的管壁内至少有两个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吸引孔分散分布在所述气囊后端的所述插管主体的管壁外周处。
优选地,所述插管主体为弧形。
优选地,插管主体的管壁具有两个排液管,所述两个排液管的吸引孔在所述插管主体上相对而设。
优选地,所述充气管和所述排液管在所述插管主体靠近后端处与所述插管主体的管壁分离,分离后的部分充气管和排液管位于所述插管主体外侧。
优选地,所述排液管具有至少两个排液通道。
优选地,所述排液管的每个排液通道在与所述插管主体的管壁分离处合并,并分别与位于所述插管主体外侧的排液管的排液通道相通。
优选地,位于所述插管主体外侧的部分排液管为具有一个排液通道的管道。
优选地,所述插管主体在所述气囊前端侧壁处具有呼吸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未经重庆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201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道旁路通气式接头
- 下一篇: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