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可收纳的汽车充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13601.2 | 申请日: | 2017-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72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 发明(设计)人: | 闫国富;袁福堂;胡玉林;陈小栓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普天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1R13/7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38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容纳槽 电缆 供电系统 接驳装置 汽车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 充电插头 电缆穿孔 壳体内部 可收纳 壳体 穿过 侧面设置 弹性卡片 节约空间 壳体侧面 壳体下部 两端位置 匹配设置 绕线机构 使用寿命 制造成本 转轴中部 开口处 挡盖 纳槽 开口 侧面 衔接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可收纳的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壳体、电缆、供电系统、接驳装置,电缆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接驳装置、供电系统设置与壳体下部,所述壳体前后侧面靠中间位置均设置有一个用于充电插头放置的容纳槽,所述的容纳槽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电缆穿孔,所述纳槽内侧面设置弹性卡片,所述的容纳槽开口处匹配设置有一个挡盖,所述的壳体内部的左右两端位置分别设置绕线机构,所述电缆一端穿过转轴中部开口与供电系统通过接驳装置衔接,另一端穿过壳体侧面容纳槽的电缆穿孔与充电插头连接,总体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节约空间、使用方便快捷、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充电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缆可收纳的汽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充电汽车已经越来越多进入人们的生活。由于其节能环保、静音舒适的特点,必然会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由此产生的充电需求也会越来越大,目前的充电方式基本上使用的是充电桩。具体的分为移动充电桩和固定充电桩、虽然都能够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问题,但随之也带了了一些问题,比如现有的充电桩的充电电缆都是裸露在外,受到阳光照射和雨水侵蚀很容易老化,使用寿命低,另外现有充电电缆在给汽车充电时不可避免的会与地面摩擦,容易造成电缆磨损、破皮,降低使用寿命,甚至会发生漏电、触电等危险事故。电缆在外裸露也有一定可能绊倒行人,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可收纳的汽车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缆可收纳的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壳体、电缆 4、供电系统接驳装置,所述的电缆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接驳装置、供电系统设置于壳体下部;
所述的壳体整体呈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的壳体相对的两侧面均设置有一个容纳槽,所述的容纳槽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电缆穿孔,所述电缆穿孔设置弹性卡片,所述弹性卡片中间位置设置往壳体外部延伸的拉线,所述拉线在壳体外部一端设置有拉环;
所述容纳槽与壳体相接处设置有围绕边楞的凹槽,所述凹槽向壳体内部凹陷,所述凹槽内部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的密封垫圈内镶嵌有多个磁铁;所述的容纳槽开口处匹配设置有一个挡盖,所述挡盖一侧设置围绕边沿的边框,所述边框与密封垫圈相吻合,所述挡盖外侧面设置拉手,所述挡盖设置有拉线穿口,所述拉线穿口与弹性卡片中部位置相对应;
所述的壳体内部的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绕线机构,所述的绕线机构包括中空转轴、上轴承、上挡板、下挡板、发条、下轴承,其中上轴承、上挡板、下挡板、发条、下轴承围绕中空转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中空转轴侧面设置有电缆穿口,所述上轴承、下轴承与壳体固定,所述电缆一端穿过中空转轴侧面的电缆穿口与供电系统通过接驳装置衔接,另一端穿过壳体侧面容纳槽的电缆穿孔与充电插头连接,所述电缆盘绕于上挡板、下挡板之间,所述的挡盖上边缘与壳体通过合页铰接,所述的挡盖材质为铁。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呈扁平长方体结构,可以设置在停车位后方,节约空间;
本实用新型在壳体内部设置有绕线机构,可以很方便的拉出充电线给电动车充电,通过电缆上设置的橡胶定位球,当电缆在地面拖动时,可避免电缆与地面直接摩擦,有效保护电缆绝缘层,延长电缆使用寿命,减少因电缆破皮而更换的频率,降低因电缆破皮发生触电、漏电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电缆上的限位球和容纳槽上的弹性卡片相配合,可使电缆拉出足够长度时进行定位,避免外部电缆过长,而造成的扭曲甚至打结,通过在绕线机构设置的发条,可以使绕线机构在拉出电缆时有回转力,在充电完成后可以拉动挡盖上的拉环拉起弹性卡片,使电缆自动收纳回壳体内部,防止电缆老化、扭曲、打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普天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普天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136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