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井道防渗水结构及防水电梯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12214.7 | 申请日: | 2017-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1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 发明(设计)人: | 庄旭强;李良;章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13/30 | 分类号: | B66B13/30;B66B5/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静 |
| 地址: | 51066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井道 防渗水结构 电梯厅门 防水电梯 本实用新型 电梯井壁 防水结构 挡水板 门洞 电梯 水浸传感器 电梯设备 水浸信号 通信传递 突出设置 围设 遮挡 渗入 积水 损害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梯井道防渗水结构及防水电梯系统。该电梯井道防渗水结构,包括围设形成电梯井道的电梯井壁,开设于所述电梯井壁上的门洞,安设于所述门洞处的电梯厅门,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梯厅门底部外的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包括突出设置于地面上、并遮挡住所述电梯厅门底部的挡水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挡水板顶部的用于向电梯通信传递水浸信号的水浸传感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梯井道防渗水结构及防水电梯系统,可防止积水渗入电梯井道内对电梯设备造成损害,保证电梯的使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井道防渗水结构及防水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的普及,电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要在建筑内安设电梯,需要设置是安装电梯的电梯井道。电梯井道的井壁上安装电梯轨道和配重轨道,并在井道顶部有电梯机房,便于驱动电梯沿着轨道上升和下降。此外,在电梯井道的井壁上还会预留的门洞安装电梯厅门,方便进出电梯。但是,当遇到多雨天气或楼道清洗的时候,积水会从在地面汇聚,流到电梯厅门处并渗入到电梯井道内,井道渗水会对电梯设备造成损害,缩短元器件使用寿命,且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梯井道防渗水结构及防水电梯系统,可防止积水渗入电梯井道内对电梯设备造成损害,保证电梯的使用安全。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井道防渗水结构,包括围设形成电梯井道的电梯井壁,开设于所述电梯井壁上的门洞,安设于所述门洞处的电梯厅门,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梯厅门底部外的防水结构;
所述防水结构包括突出设置于地面上、并遮挡住所述电梯厅门底部的挡水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挡水板顶部的用于向电梯通信传递水浸信号的水浸传感器。
通过在电梯井道的电梯厅门底部设置防水结构,可以防止积水渗入电梯井道内对电梯设备造成损坏,保证电梯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保证电梯的使用安全。在积水初期,通过设置于电梯厅门底部的档水板可以阻挡一定的积水水量,当积水水量较大,淹没设置于所述挡水板顶部的水浸传感器时,水浸传感器会发送水浸信号给电梯,电梯就会进行报警或停梯等相关操作;而当积水退下不再淹没水浸传感器后,水浸传感器发送取消信号,电梯就会取消报警或恢复正常运行等相关操作。
下面对其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挡水板设置为斜面结构,且所述斜面结构向远离所述电梯厅门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电梯厅门与地面之间形成有缝隙,所述挡水板底部设置于地面下,所述挡水板上部挡住所述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挡水板与所述电梯厅门之间形成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挡水板的顶部设置为圆角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水浸传感器包括均匀排列设置于所述挡水板顶部的多个第一水浸传感器,每个所述第一水浸传感器均用于向电梯通信传递水浸信号。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水浸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挡水板的两侧及中部。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水浸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挡水板顶部内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梯厅门与所述挡水板之间的地面上的第二水浸传感器,所述第二水浸传感器用于向电梯通信传递水浸信号。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防水电梯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梯井道防渗水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未经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122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外电梯挡光嵌条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卷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