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多功能疏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11243.1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04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祁国军;张磊;刘占成;代晴;张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市铜山区水利局;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14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疏水管 多功能疏水装置 提拉杆 水利工程 流速检测装置 流速显示器 供水口 泥沙室 阻水 连接线 本实用新型 泥沙排放口 报警装置 电性连接 固定螺丝 水泵安装 过滤网 进水口 排水口 透明窗 下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多功能疏水装置,该装置过滤网安装在进水口的右侧,水泵安装在疏水管的中部,透明窗通过固定螺丝安装在疏水管的上方,流速检测装置安装在疏水管的上方内侧,流速显示器通过连接线与流速检测装置电性连接,报警装置安装在流速显示器的左侧,提拉杆设置在疏水管的右端,阻水垫与提拉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泥沙室设置在阻水垫的下方,泥沙排放口设置在泥沙室的右侧,供水口安装在提拉杆的右侧,排水口设置在供水口的下方。该用于水利工程的多功能疏水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功能多样的优点,能够普遍推广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多功能疏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疏水装置被广泛地应用,用于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地段上进行水的疏流,因此用于水利工程的疏水装置是一种重要的水利装置,在现有的用于水利工程的疏水装置中,还都是采用混凝土浇筑,或者砌块的方式实现,这种方式施工量大,且不适应变形的需要,在一些水利的工程上,用于水利工程的疏水装置也是作为暂时排水而被使用的,在整个工程竣工之后,这些急流槽需要将其拆除,而采用浇筑或者砌块的方式而成的用于水利工程的疏水装置,不利于废弃后的拆除,给拆除工作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在拆除后留有大量的残渣废弃物,也给拆除后恢复原貌的工作带来了不便,这些拆除工作需要大量的大力及物力,且现有的用于水利工程的疏水装置功能单一,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多功能疏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多功能疏水装置,包括疏水管、过滤网、水泵、支撑架、报警装置、流速显示器、流速检测装置、提拉杆、供水口、排水口、泥沙排放口、阻水垫、泥沙室、透明窗、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疏水管的左端,所述过滤网安装在进水口的右侧,所述水泵安装在疏水管的中部,所述支撑架设置在疏水管的底部,所述透明窗通过固定螺丝安装在疏水管的上方,所述流速检测装置安装在疏水管的上方内侧,所述流速显示器通过连接线与流速检测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报警装置安装在流速显示器的左侧,所述提拉杆设置在疏水管的右端,所述阻水垫与提拉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泥沙室设置在阻水垫的下方,所述泥沙排放口设置在泥沙室的右侧,所述供水口安装在提拉杆的右侧,所述排水口设置在供水口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提拉杆与疏水管相接处设有锁紧装置,所述提拉杆的上方设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透明窗为钢化玻璃,所述透明窗至少设有两组,所述透明窗与输水管相接处设有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阻水垫为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报警装置内设有LED指示灯和蜂鸣报警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水利工程的多功能疏水装置,其进水口的内侧设有过滤网,可以将大部分的杂物及大颗粒的泥沙过滤掉,防止疏水管道阻塞,通过水泵的设计,使得疏水过程更加快速便捷,通过流速检测装置和报警装置的设计,使得疏水管道内发生堵塞情况时,能够及时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疏通管道,通过透明窗的设计,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管道堵塞的部位,便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提拉杆和泥沙室的设计,使得泥沙能够快速沉降下去并通过泥沙排放口排出,而且还可以实现供水功能,使其功能多样;该用于水利工程的多功能疏水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功能多样的优点,能够普遍推广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疏水管、2过滤网、3水泵、4支撑架、5报警装置、6流速显示器、7流速检测装置、8提拉杆、9供水口、10排水口、11泥沙排放口、12阻水垫、13泥沙室、14透明窗、15进水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市铜山区水利局;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徐州市铜山区水利局;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112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