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玻璃及起雾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09209.0 | 申请日: | 2017-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3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 发明(设计)人: | 杨少清;魏维;朱保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55 | 分类号: | G01N21/55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崔旭东 |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本体 玻璃 起雾 球面 光源发射装置 光源接收装置 车用玻璃 检测装置 内表面 检测 测量 球心 车辆风挡玻璃 一体成型设计 本实用新型 玻璃内表面 反射光接收 全反射光学 垂直入射 挡风玻璃 反射光 全反射 入射光 入射 折射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风挡玻璃技术领域,特别是车用玻璃及起雾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光源发射装置、光源接收装置和玻璃,其中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在玻璃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球面,第一球面用于连接光源发射装置使入射光通过该第一球面的球心入射至所述玻璃本体的内表面,玻璃本体外表面还设置有反射光接收区域,该区域用于连接光源接收装置以接收通过玻璃本体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的反射光,根据全反射光学原理,对玻璃内表面的变化进行检测,可将其应用于玻璃的起雾检测,由于检测光线为垂直入射,避免了玻璃厚度不同导致折射角度不同造成的测量精度下降的问题,并且玻璃为一体成型设计,解决了挡风玻璃材质不同造成的测量精度下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风挡玻璃技术领域,特别是车用玻璃及起雾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除霜器自动起停控制所使用的传感器主要为露点传感器,通过测量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玻璃表面温度,通过公式计算获得当前环境下玻璃表面露点温度,再通过对比与玻璃表面温度的差值,判断玻璃是否起雾,进而控制除霜器执行机构工作,清除挡风玻璃表面雾气。但是其受空气流动、玻璃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安装位置等影响较大,虽然可以实现除霜除雾的自动控制,但是冗余除雾时间过长,控制精度差,不同车型之间参数标定值不一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车用玻璃及起雾检测装置,用以解决由于挡风玻璃材质和厚度不同造成的测量精度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玻璃,包括以下玻璃的技术方案:
玻璃方案一:一种车用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在玻璃本体的外表面设置凸起第一球面,所述第一球面用于连接光源发射装置使入射光通过该第一球面的球心入射至所述玻璃本体的内表面,所述玻璃本体外表面还设置有反射光接收区域,所述反射光接收区域用于连接光源接收装置以接收通过所述玻璃本体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的反射光。
有益效果是,本玻璃方案一提出带第一球面设置的玻璃,第一球面用于连接光源发射装置使入射光通过该第一球面的球心入射至所述玻璃本体的内表面,玻璃本体外表面还设置有反射光接收区域,该区域用于连接光源接收装置以接收通过玻璃本体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的反射光,根据全反射的光学原理,对玻璃内表面的变化进行检测,可将其应用于玻璃的起雾检测,由于检测光线为垂直入射,避免了玻璃厚度不同导致折射角度不同造成的测量精度下降的问题,并且玻璃为一体成型设计,解决了挡风玻璃材质不同造成的测量精度下降的问题。
玻璃方案二:在玻璃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反射光接收区域为第一斜面,所述玻璃本体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的反射光垂直通过所述第一斜面进入所述第一斜面上连接的光源接收装置。
玻璃方案三:在玻璃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反射光接收区域为第二球面,所述玻璃本体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的反射光通过所述第二球面的球心进入与所述第二球面上连接的光源接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雾检测装置,包括以下装置的技术方案:
装置方案一:一种起雾检测装置,包括光源发射装置、光源接收装置和玻璃,所述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在玻璃本体的外表面设置凸起第一球面,所述玻璃本体外表面还设置有反射光接收区域;所述光源发射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球面的外表面,用于将入射光通过所述第一球面的球心入射至玻璃本体的内表面上,所述光源接收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射光接收区域,用于接收通过所述玻璃本体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的反射光。
装置方案二:在装置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反射光接收区域为第一斜面,所述玻璃本体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的反射光垂直通过所述第一斜面进入所述第一斜面上连接的所述光源接收装置。
装置方案三:在装置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反射光接收区域为第二球面,所述玻璃本体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的反射光通过所述第二球面的球心进入与所述第二球面上连接的光源接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092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