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负式灭火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07493.8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4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伟杰 |
主分类号: | A62C15/00 | 分类号: | A62C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张文杰 |
地址: | 20182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灭火剂 压缩气体入口 一级混合腔 压缩气体 储存罐 喷枪座 钢瓶 喷枪 本实用新型 二级混合腔 背负式 输送管 储存 灭火器 背板 可拆卸式固定 入口设置 出气口 出液口 喷枪管 喷枪头 同中心 单兵 外周 消防 作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负式灭火器,其包括液体灭火剂储存罐、压缩气体储存钢瓶、喷枪和背板,所述液体灭火剂储存罐、压缩气体储存钢瓶和喷枪均可拆卸式固定在背板的外侧面上,所述喷枪包括喷枪座、喷枪管和喷枪头,所述喷枪座上设有液体灭火剂入口和压缩气体入口,所述液体灭火剂入口通过输送管与液体灭火剂储存罐的出液口相连接,所述压缩气体入口通过输送管与压缩气体储存钢瓶的出气口相连接,所述喷枪座内设有与压缩气体入口同中心轴的一级混合腔和二级混合腔,一级混合腔的内径大于压缩气体入口的内径,二级混合腔的内径大于一级混合腔的内径,且所述液体灭火剂入口设置在压缩气体入口的外周侧。本实用新型能满足单兵消防作战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灭火器,具体说,是涉及一种背负式灭火器,属于消防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消防使用的灭火设备主要有车载式、手提式、推车式和固定式,他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火灾场所。虽然对于室内或车子不能驶入的复杂地形或狭窄空间的火灾场所,使用手提式灭火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现有的手提式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泡沫混合液在通过泡沫炮(枪)的泡沫喷管处时形成负压,从而吸入空气,空气与泡沫混合液在泡沫喷管内混合后形成泡沫喷射出去,存在的缺点是发泡倍数低,所喷出的泡沫发泡性能不稳定,泡沫喷射强度低、不容易在燃料表面形成完全覆盖的泡沫层,以致灭火效率低。近年来,压缩空气灭火技术已在城市消防和森林消防中开始大量使用,明显提高了火灾的首次扑救效率,目前的压缩空气灭火技术的机理是向泡沫混合液内通入一定比例的压缩空气,使撞击混合后产生泡沫进行泡沫灭火。由于现有的压缩空气灭火系统均包括泡沫液储罐、压缩气体储罐和泡沫发生器,结构复杂、体积大,不能满足便携式携带要求,以致局限了压缩空气灭火系统在室内或车子不能驶入的复杂地形或狭窄空间等需要单兵消防作战的火灾场所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能满足单兵消防作战要求的背负式灭火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背负式灭火器,包括液体灭火剂储存罐、压缩气体储存钢瓶、喷枪和背板,所述液体灭火剂储存罐、压缩气体储存钢瓶和喷枪均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背板的外侧面上,所述喷枪包括喷枪座、喷枪管和喷枪头,所述喷枪座上设有液体灭火剂入口和压缩气体入口,所述液体灭火剂入口通过液体输送管与液体灭火剂储存罐的出液口相连接,所述压缩气体入口通过气体输送管与压缩气体储存钢瓶的出气口相连接,所述喷枪座内设有与所述压缩气体入口同中心轴的一级混合腔和二级混合腔,所述压缩气体入口及一级混合腔和二级混合腔均呈圆柱形,一级混合腔的内径大于压缩气体入口的内径,二级混合腔的内径大于一级混合腔的内径,且所述液体灭火剂入口设置在所述压缩气体入口的外周侧。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背板设有中间部及与所述中间部形成向内折角的左侧部和右侧部,所述液体灭火剂储存罐可拆卸式固定在中间部的外侧面上,所述压缩气体储存钢瓶可拆卸式固定在左侧部的外侧面上,所述喷枪可拆卸式固定在右侧部的外侧面上。
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左侧部和右侧部的内侧面上分别固设有一背带,在左右背带之间设有锁扣连接的锁紧带。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背板的顶端设有外翻的直角折边。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喷枪座与所述喷枪管间、及所述喷枪管与所述喷枪头间均通过快速接头相连接。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喷枪座的端部设有固定加强圈,在所述固定加强圈内对称设有多个以压缩气体入口为对称中心的加强筋。
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液体灭火剂储存罐的出液口及所述压缩气体储存钢瓶的出气口分别设有流量调节阀,在所述液体灭火剂入口和所述压缩气体入口处分别设有单向阀。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液体灭火剂入口为2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压缩气体入口的两侧,且两个液体灭火剂入口的中心与压缩气体入口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伟杰,未经朱伟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074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