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添加物质的气流气泡纺微纳米纤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07386.5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60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何吉欢;李晓霞;田丹;何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D5/00 | 分类号: | D01D5/00;D01D13/00;D01D1/06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叶栋 |
地址: | 2151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添加物质 储液管 储物装置 纺丝 本实用新型 微纳米纤维 导气管 纺丝液 喷射口 贮液池 气泵 喷射 存储 纳米复合纤维 添加物 导液管连接 喷管 高压气流 有效解决 导液管 不溶 伸入 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添加物质的气流气泡纺微纳米纤维装置,包括用以存储气泡纺丝液的贮液池、导液管、储液管、气泵、导气管、用以存储可添加物质的储物装置及接收装置,所述贮液池与所述储液管之间通过所述导液管连接,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泵连接,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储液管内,所述储液管设置有喷射口,所述喷射口向所述接收装置喷射气泡纺丝;其中,所述储物装置包括用以将储物装置内的可添加物质喷射至气泡纺丝上的高压气流喷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多种物质的复合,有效解决了因添加物不溶于纺丝液而不能进行纺丝的问题,且得到的纳米复合纤维强力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添加物质的气流气泡纺微纳米纤维装置,属于纺织纤维制备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纳米纤维由于尺度小、比表面积大和物理性能优异等特点,在膜技术、增强材料、纺织、能源、导电导热、光学传感器、航空、军事和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复合材料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涌现出的一种新型功能纤维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物相复合而成的材料,并且至少有一相为纳米级别范围,这些物相可以是有机物、无机物或二者兼具。复合材料之间可以吸取另一组分的优点,达到增强单一材料的性能效果,甚至产生所不具备的新性能,开创材料设计新局面。
目前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被运用到纺织技术领域,开发出新功能的纺织材料是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如何开发新技术、创造新的纳米复合材料是目前众多研究者在纳米技术上不断探索的目标。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技术也是其中一个热点。
气泡纺丝是一种新的纺丝技术,该方法不用传统的喷头纺丝,而是在聚合物溶液(熔体)中通入气体,吹出大量气泡,气泡在自由液面相当于无数个泰勒锥,在静电作用或气流作用下,气泡被拉伸破裂,在外力的作用下射流瞬间从气泡顶端喷射而出,拉伸细化,飞向接收装置,形成纳米纤维。
目前,常见的制备纳米复合纤维的方法有溶液添加共混法、熔喷法、原位聚合法、吹液法等,大多存在设备复杂、结构单一、工艺流程长等缺点,而有些物质不溶于纺丝液,导致不能的复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气泡纺丝的气流中添加物质,实现一步制备纳米复合纤维的可添加物质的气流气泡纺微纳米纤维装置,该装置解决了有些物质不溶于纺丝液,从而无法进行气泡纺或静电纺丝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添加物质的气流气泡纺微纳米纤维装置,所述可添加物质的气流气泡纺微纳米纤维装置包括用以存储气泡纺丝液的贮液池、导液管、储液管、气泵、导气管、用以存储可添加物质的储物装置及接收装置,所述贮液池与所述储液管之间通过所述导液管连接,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泵连接,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储液管内,所述储液管设置有喷射口,所述喷射口向所述接收装置喷射气泡纺丝;其中,所述储物装置包括用以将储物装置内的可添加物质喷射至气泡纺丝上的高压气流喷管。
一种可添加物质的气流气泡纺微纳米纤维装置,所述可添加物质的气流气泡纺微纳米纤维装置包括贮液池、导液管、储液管、气泵、导气管、储物装置及接收装置,所述贮液池与所述储液管之间通过所述导液管连接,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泵连接,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储液管内,所述储液管设置有喷射口,所述接收装置面向所述喷射口设置;其中,所述储物装置包括高压气流喷管,所述高压气流喷管的一端与所述盒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气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储物装置还包括盒体及设置在所述盒体上的用于添加物质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储物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高压气流喷管上的用于调节物质添加量及添加速度的调节阀。
进一步地,所述物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及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物质为气态物质或固体粉末状物质或纳米、微米级颗粒状物质。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气流喷管不少于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073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