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速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07347.5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9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超;刘颖;王和新;杨燕云;郭盈;刘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超 |
主分类号: | F16L21/08 | 分类号: | F16L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0228 海南省***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衔接件 管道速接器 垫圈 管道连接技术 本实用新型 管道连接 连接管道 接入管 内壁 桥形 直管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速接器,解决非管道连接专业人员不易掌握管道连接技术和连接不方便的问题,它包含衔接件(1)和O形垫圈(8),该衔接件(1)的桥形管部分(2)内壁伸出若干垫圈爪(4),该垫圈爪(4)与O形垫圈(8)相连,该O形垫圈(8)的外直径略大于衔接件(1)的直管部分(6)的内直径,该O形垫圈(8)的内直径略小于接入管(10)的内直径。用于连接管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速接器。
背景技术
生活中水管等管道连接工作需要携带较多工具且操作复杂,导致只有较为专业的人员连接的管道质量才过关,目前市场缺乏让普通人都能较好掌握连接管道的器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连接强度高的管道速接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所述衔接件上方设有孔洞,该孔洞与储液腔连通,该衔接件的桥形管部分内壁伸出若干垫圈爪,该垫圈爪与O形垫圈相连,该O形垫圈的外直径略大于衔接件的直管部分的内直径,该O形垫圈的内直径略小于接入管的内直径,该直管部分与衔接件的直管内倾部分相连,该直管内倾部分略微向管道内侧倾斜且厚度逐渐变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坚固耐用,使用起来简便快速,即便是从未连接过管道的人都可轻松掌握且连接强度过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管道速接器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管道速接器在连接管道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道速接器的桥形管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速接器包括衔接件(1)和O形垫圈(8),在所述衔接件(1)上方设有孔洞(3),该孔洞(3)与储液腔(5)连通,该孔洞(3)用于注入密封液(9)和平衡储液腔(5)与外界气压使得密封液充分渗透进入储液腔(5),该衔接件(1)的桥形管部分(2)内壁伸出若干垫圈爪(4),该垫圈爪(4)与O形垫圈(8)相连,该O形垫圈(8)的外直径略大于衔接件(1)的直管部分(6)的内直径,该O形垫圈(8)的内直径略小于接入管(10)的内直径,该直管部分(6)与衔接件(1)的直管内倾部分(7)相连,该直管内倾部分(7)略微向管道内侧倾斜且厚度逐渐变薄使得其具有一定弹性,左右两边的直管内倾部分(7)的尖端相隔一定的距离。
在使用时,将接入管(10)接入衔接件(1)中,随着接入管(10)的深入接入管(10)会抬升直管内倾部分(7),并且直管内倾部分(7)会紧紧包裹住接入管(10)使得密封液(9)不会从该处泄漏,最终两接入管(10)共同挤压O形垫圈(8),从孔洞(3)中注入密封液(9),待密封液(9)凝固后其连接处强度大大增加,整个过程简便快速,连非专业管道连接工都能轻易掌握且连接强度够高。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超,未经李永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073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驳管快速拆装夹及流体管道接驳结构
- 下一篇:一种排水管道防渗漏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