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预制管桩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07241.5 | 申请日: | 2017-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5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雄刚;柏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上能管桩混凝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52 | 分类号: | E02D5/52;E02D5/30;E02D15/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史慧敏 |
| 地址: | 239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承插部 连接孔 插接部 管桩 混凝土预制管 本实用新型 灌浆 连接件 混凝土管桩 安装方便 灌浆孔 侧壁 腔内 连通 预留 配合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管桩,涉及混凝土管桩技术领域,包括管桩本体,所述管桩本体的一端设有插接部,所述管桩本体的另一端设有能够与所述插接部相配合的承插部,所述承插部上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插接部上设有分别与所述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件,所述承插部的内部还设有与所述连接孔连通的灌浆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灌浆腔内,所述承插部的侧壁上预留灌浆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连接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混凝土管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管桩。
背景技术
在工程应用中,预制混凝土管桩需要一至三节混凝土管桩段组成,施工时先将第一节混凝土管桩段压入土,再将第二节混凝土管桩段与第一节混凝土管桩段对接,然后将第三节混凝土管桩段与第二节混凝土管桩段对接,接桩方法一般采用将各个混凝土管桩段上设置的端头钢板通过电焊固定连接,完成各节混凝土管桩段之间的对接组装。然而,目前在接桩时的焊缝仅是环绕对接缝的表面分布,焊缝横截面的尺寸有限,因此焊接质量到位率可控性差,焊缝质量存在隐患;电焊过程产生大量的热量,要等热量散发、焊缝温度下降后才能继续进行压桩工作,故需要施工间歇时间,而且施工间歇时间也不好准确把握,往往在焊缝温度没下降到标准要求就进行压桩,可能会破坏焊缝的完整性,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预制管桩,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连接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预制管桩,包括管桩本体,所述管桩本体的一端设有插接部,所述管桩本体的另一端设有能够与所述插接部相配合的承插部,所述承插部上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插接部上设有分别与所述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件,所述承插部的内部还设有与所述连接孔连通的灌浆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灌浆腔内,所述承插部的侧壁上预留灌浆孔。
优选的,所述灌浆孔呈圆台型,所述灌浆孔位于所述承插部外侧的直径大于所述灌浆孔位于所述灌浆腔内的直径,向灌浆腔内注入粘结剂后能够避免粘结剂回流,同时还可以配合密封件将灌浆孔密封。
优选的,所述连接孔沿所述管桩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的端部还设有沿所述管桩本体轴向的表面积大的爪力部,所述爪力部设置于所述灌浆腔内。
优选的,所述爪力部为螺旋板,所述螺旋板的轴线与所述管桩本体的轴线平行。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上还设有弹性扣板,所述弹性扣板设置于所述灌浆腔内,所述弹性扣板与所述灌浆腔的内壁配合连接,将连接件安装进连接孔后,弹性板伸出能够防止连接件脱出,提高连接效果。
优选的,所述承插部上沿所述承插部的周向还设有一圈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围成的内径与所述管桩本体的外径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插接部的周向分布有沿径向设置的螺栓孔,所述限位板通过螺栓与所述螺栓孔紧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插接的安装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向灌浆腔内注入粘结剂提高连接效果,无需焊接;
(2)本实用新型在连接件上还设有爪力部,向灌浆腔内注入粘结剂后能够提高插接部上的连接件与承插部的轴向的紧固性,同时配合螺栓的径向紧固,提高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接部与承插部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接部与承插部连接处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上能管桩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上能管桩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072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