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报警头盔和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99148.4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5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日鹏;刘帅;曲开顺;侯孝波;王禹轩;蒋骏;杨猛;孙新鹏;李健;赵琬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A42B3/04;A42B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陆文超;肖冰滨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辐射传感器 第一接收器 终端计算机 头盔 本实用新型 热辐射通量 发射器 报警器 报警系统 报警信息 报警 通信技术领域 发送 发生危险 发射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报警头盔和报警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头盔包括:热辐射传感器、第一发射器、第一接收器以及报警器,其中,所述热辐射传感器用于检测热辐射通量;所述第一发射器与所述热辐射传感器连接,用于发射热辐射通量信息至终端计算机;所述第一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计算机发送的报警信息;所述报警器与所述第一接收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计算机发送的报警信息进行报警。本实用新型可以及时提醒工作人员以避免发生危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报警头盔和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石化行业的发展,罐区储罐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罐区火灾事故频发。储罐内储存有大量的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并且这些物质燃烧热高,释放出强烈的热辐射。强烈热辐射会对周边人员和设备造成巨大的伤害。现在的罐区消防人员的消防战斗服没有隔热能力,因此,长时间待在高热辐射通量区域很容易导致受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报警头盔和报警系统,该报警头盔和报警系统可以及时提醒工作人员以避免发生危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报警头盔,该头盔包括:热辐射传感器、第一发射器、第一接收器以及报警器,其中,所述热辐射传感器用于检测热辐射通量;所述第一发射器与所述热辐射传感器连接,用于发射热辐射通量信息至终端计算机;所述第一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计算机发送的报警信息;所述报警器与所述第一接收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计算机发送的报警信息进行报警。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收器包括: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其中,所述报警信息包括第一报警信息和第二报警信息,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报警信息;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报警信息。
优选地,所述报警器包括:音频单元和振动单元,其中,所述音频单元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报警信息进行音频报警;所述振动单元与所述第二接收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报警信息进行振动报警。
优选地,所述热辐射传感器位于所述报警头盔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发射器、所述第一接收器以及所述报警器位于所述报警头盔的后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报警系统,该系统包括:上文所述的报警头盔;终端计算机,用于根据所接收到的热辐射通量信息确定安全时间,并根据所述安全时间发送报警信息至所述报警头盔,其中所述报警信息包括安全时间值。
优选地,该系统包括:第二接收器,与所述终端计算机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热辐射通量信息。
优选地,该系统包括:第二发射器,与所述终端计算机连接,用于发送所述报警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二发射器包括:第一发射单元和第二发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发射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报警信息;所述第二发射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报警信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报警头盔和报警系统,该头盔包括:热辐射传感器、第一发射器、第一接收器以及报警器,其中,所述热辐射传感器用于检测热辐射通量;所述第一发射器与所述热辐射传感器连接,用于发射热辐射通量信息至终端计算机;所述第一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计算机发送的报警信息;所述报警器与所述第一接收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计算机发送的报警信息进行报警。能够实时测量所处位置的热辐射通量,结合远处的终端计算机得出该处位置的允许时间,并语音提醒现场消防人员,以避免发生危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991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露报警装置
- 下一篇:基于互联网互助服务的安全保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