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箱式移动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97523.1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0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林炳长;钟振深;吴大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侨龙应急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3/02 | 分类号: | B62D63/02;E03F5/2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黄以琳 |
地址: | 364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口 泵站 动力站 行走机构 水泵 出入门 箱体壁 移动泵 排水 箱体长度方向 箱体宽度方向 本实用新型 空气对流 箱体运输 容置 抽水 对流 冷却 运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箱式移动泵装置,包括箱体、泵站、动力站;所述动力站为泵站提供动力;泵站包括水泵和行走机构;水泵可由行走机构带动进入箱体并容置或离开箱体;箱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上设有泵站的出入门,另一端的箱体壁上设有第一通风口;靠近第一通风口的一端;箱体宽度方向上两侧的箱体壁上设有第二通风口;将箱体运输到离排水现场较近地方,然后启动固定在箱体动力站,动力站为行走机构和泵站提供动力,行走机构将水泵运输到靠近排水现场,启动水泵,开始抽水;此时箱体内第一通风口和泵站的出入门形成空气对流,箱体宽度两侧上设有第二通风口,空气形成对流,对箱体内的动力站进行冷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作业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箱式移动泵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排水现场是大型运载工具无法靠近的,特别是地质复杂,或者可能发生人身危险的工作现场,比如说堰塞湖,其堵塞物较不稳定,它们会受风雨的侵蚀或冲刷而容易溶解或崩塌,从而被破坏,而一旦堵塞物被破坏,堰塞湖里的水便会满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目前,一种解决方式是采用排水车,开到排水现场进行排水,排水车的主要构造是将设有排水设备的箱体设置在特殊定制的车体上;由于箱式排水设备,环境较为封闭,排水设备在箱体内长期工作时,导致设备过热,出现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式移动泵装置,旨在解决目前箱式排水设备在长时间排水作业中设备容易出现过热现象,导致设备故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箱式移动泵装置,包括箱体、泵站、动力站;所述动力站为泵站提供动力;所述泵站包括水泵和行走机构;所述水泵可由行走机构带动进入箱体并容置或离开箱体;所述箱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泵站的出入门,另一端的箱体壁上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动力站设置在箱体内,靠近第一通风口的一端;所述箱体宽度方向上两侧的箱体壁上设有第二通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动力站包括发动机和高压油泵,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高压油泵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发动机为高压油泵提供动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水泵为液压水泵,所述行走机构为液压式履带行走机构;所述的高压油泵通过管道分别与液压水泵和液压式履带行走机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管道为柔性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二通风口上设有风冷器,所述管道串联所述风冷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发动机上设有发动机散热风扇,所述发动机散热风扇朝向第一通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所述箱体内设有绞盘,所述绞盘用于收纳或释放柔性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绞盘为液压绞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动力站还设有燃油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箱体运输到离排水现场较近地方,然后启动固定在箱体动力站,动力站为行走机构和泵站提供动力,行走机构将水泵运输到靠近排水现场,启动水泵,开始抽水;将泵站设置成可行走的,便于泵站能够更靠近排水现场,同时将泵站在箱体外工作,减少了泵站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积蓄在箱体内,降低了箱体内的工作温度使整个设备工作更加稳定,此外箱体内第一通风口和泵站的出入门形成空气对流,箱体宽度两侧上设有第二通风口,以便空气形成对流,对箱体内的动力站进行冷却;如此设计与操作能够使得水泵更靠近排水现场,动力站能够被流通的空气冷却,从而使得水泵能够在靠近排水现场稳定排水。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箱式移动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箱式移动泵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箱式移动泵装置中泵站移出时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侨龙应急装备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侨龙应急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975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车辆、智能半挂车及智能半挂车的控制系统
- 下一篇:阳极残极拖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