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排水系统的路面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92213.0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2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万琪;穆鹏雪;晏长根;马定乐;杨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系统 路面结构 路基 本实用新型 路面基层 水力传导 土工织物 防渗层 非编织 隔离层 基层 玻璃纤维布 非饱和状态 最大程度地 饱和状态 传统路面 快速排水 排水性能 底基层 土工网 有效地 排出 损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排水系统的路面,包括路面基层和路基,在路面基层和路基之间设置有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自上至下包括水力传导层,防渗层以及隔离层,排水系统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6%。其中,所述水力传导层采用非编织土工织物或玻璃纤维布。所述防渗层采用土工网。所述隔离层采用非编织土工织物。本实用新型的路面,其排水系统位于路面结构的基层和路基之间,代替普通传统路面结构中的底基层,能够有效地最大程度地实现路面快速排水,使非饱和状态下将入渗至路面结构基层的水快速有效排出,避免基层处于饱和状态,减轻水对路面结构的损伤,提高基层的排水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排水系统的新型路面。
背景技术
传统的路面排水结构采用在基层下方设置级配碎石层作为排水通道,一般设计基于“Time-to-drain”的排水模式,当基层材料接近饱和的时候才开始排水。由于传统设计无法实现非饱和状态下的排水,使得路面结构基层常处于饱和状态,不仅影响了基层的排水性能,而且还会使得路基内部的含水率增加而导致湿化病害等。这种基于饱和渗流的传统排水设计并不能完全有效降低水对路面结构的不利影响,也无法保证提高路面结构的排水性能和寿命,严重威胁了道路的安全与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排水系统的新型路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非饱和渗流状态下路面无法排水而导致基层总是处于饱和状态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排水系统的路面,包括路面基层和路基,在路面基层和路基之间设置有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水力传导层,防渗层以及隔离层,排水系统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6%。
优选的,所述排水系统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6%。
尤其是水力传导层的厚度为5-8mm。
优选的,所述水力传导层采用非编织土工织物或玻璃纤维布。所述防渗层采用土工网。所述隔离层采用非编织土工织物。
其中,防渗层材料的克重为550±25g/m2,饱和渗透系数是50.5m/h。隔离层材料的克重为200g/m2,饱和渗透系数是12.5m/h。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路面,其排水系统位于路面结构的基层和路基之间,代替普通传统路面结构中的底基层。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排水系统是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对传统排水系统进行了改造。该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最大程度地实现路面快速排水,使非饱和状态下将入渗至路面结构基层的水快速有效排出,避免基层处于饱和状态,减轻水对路面结构的损伤,提高基层的排水性能;其次,还能阻止浸入路面的水分下渗至路基土体导致路基湿化,保持路基处于干燥状态,增加路基土的初始吸力值,保证路基整体强度与稳定性;最后还可以作为路基的上路床部分的加筋材料,提高了路基土的抗剪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路面与传统相比,排水系统采用可机械化大批量生产的土工合成材料等,而且材料来源广,无需开采破坏自然环境。传统排水材料自重大,往往需要大型设备,施工工期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路面结示意图;箭头的方向表示雨水侵入土体的渗流方向。
图2是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路面非饱和路基示意图。
图中,1.路面基层,2.路基,3.排水系统,31.水力传导层,32.防渗层,33.隔离层,4.面层,5.路缘石,6.土路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922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雨水汇流储存路面保湿系统
- 下一篇:一种降水储蓄和湿度调节一体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