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自动排查的有线地震仪排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90110.0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7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胡鑫;杨阳;唐学峰;俞小露;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为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0 | 分类号: | G01V1/20;G01V1/18;G01V1/24;G01V1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韩燕;金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集单元 地震检波器 本实用新型 地震仪主机 排列结构 地震仪 采集 排查 电缆 地震勘探 电缆连接 野外生产 数据发 布设 数字化 检查 两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自动排查的有线地震仪排列结构,包括有地震仪主机、多个采集单元、多个数传电缆和多个地震检波器,多个采集单元被分到多级采集线路中,每级采集线路中,相邻的两个采集单元之间均通过数传电缆连接,每个数传电缆均上连接有若干个地震检波器,每个采集单元负责左右两边若干个地震检波器的数字化,多级采集线路位于中部的采集单元均顺次串联连接将数据发送给地震仪主机。本实用新型在排列布设完成的同时就完成了所有排列检查工作,缩短了检查排列的时间,对提高地震勘探的野外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震勘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自动排查的有线地震仪排列结构。
背景技术
有线地震仪主要由主机、采集单元、数传电缆、地震检波器组成,采集单元之间通过数传电缆进行连接,地震检波器通过数传电缆中间的接头连接到采集单元。一个采集单元负责将一个或多个地震检波器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后上传给地震仪主机,各采集单元的数据逐级上传,当某个采集单元出现故障时,后面的采集单元的数据将无法到达主机,导致后面的排列全部瘫痪。
地震排列上的一个地震检波器即一道,当检波器故障或接头问题导致此道信号不正常时即出现坏道,野外采集中对地震坏道的要求非常严格。当地震排列布设完成后,需要首先检查所有采集单元和地震道的状态,当所有地震道都正常后才能开始采集工作。
现有的野外排列检查方式,是在排列布设全部完成后通过地震仪主机操作人员使用主控软件进行检查,然后通过对讲机报告给查排列人员,查排列人员收到故障位置信息后前往目标位置进行修正。由于目前地震采集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检查排列往往耗时较长,而且容易出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自动排查的有线地震仪排列结构,其排检的时间快、检测结果直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于自动排查的有线地震仪排列结构,包括有地震仪主机、多个采集单元、多个数传电缆和多个地震检波器,多个采集单元被分到多级采集线路中,每级采集线路中,相邻的两个采集单元之间均通过数传电缆连接,每个数传电缆均上连接有若干个地震检波器,每个采集单元负责左右两边若干个地震检波器的数字化,多级采集线路位于中部的采集单元均顺次串联连接将数据发送给地震仪主机。
所述的数传电缆上有命令通道、数据通道和模拟通道,命令通道用于传输地震仪主机向各采集单元下发的控制命令,数据通道用于采集单元向地震仪主机发送采集的数据,模拟通道用于连接采集单元和其两边的地震检波器。
所述的多个采集单元上均设置链路指示灯、自检指示灯、各地震道的检波器状态指示灯及检波器测试按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排列布设完成的同时就完成了所有排列检查工作,缩短了检查排列的时间,对提高地震勘探的野外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有线地震仪排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采集单元上指示灯和按钮的布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链路检查过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采集单元自检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检波器状态测试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为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为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901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