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小麦田的排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87905.6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36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朱虹润;杨晓勇;李斌;于世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丰和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1/00 | 分类号: | E02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通道 蓄水池 排水沟 排水口 漏水盖 本实用新型 排水装置 排水 小麦田 优选 排水管 对称设置 流水出口 农田排水 一端连接 渗透型 双向性 侧壁 通畅 流水 堵塞 地下 施工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田排水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小麦田的排水装置,包括有排水沟a,排水沟a设置有流水出口,排水沟a的侧壁均设有排水口a,排水口a连接有排水通道a,排水通道a连接有蓄水池,蓄水池对称设置有排水口b,蓄水池覆有漏水盖。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水通道a优选为110排水管,且位于地下,施工方便,简单;通过蓄水池的底部略高于排水沟a的底部,流水通常,避免蓄水池导流灌水;通过排水通道a通过排水口b连接于蓄水池5,所述蓄水池相对排水通道a的一侧连接有排水通道b,所述排水通道7连接于远离蓄水池的一端连接有排水沟b,使得排水具有双向性,排水更加通畅,漏水盖优选为渗透型漏水盖,保证了不会因为堵塞而不能排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田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小麦田的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农田排水(farmland drainage)是指将农田中过多的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排除,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关系,以利于作物生长的人工措施。排除农田里多余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地表径流以消除内涝,控制地下水位以防治渍害和土壤沼泽化、盐碱化,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保证高产稳产创造良好条件,这就是农田排水的根本任务。
由于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情况存在差别,各地区农田排水的具体任务不尽相同。在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带,特别是平原和低洼地区,汛期降雨量大、过于集中或持续时间长,往往容易形成内涝,雨后地下水位升高,使土壤过湿而产生渍害。在这些地区,需要通过排水设施,排走多余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减少土壤中的水分,增加通透性,提高地温,以消除涝渍。在半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带,土壤含盐量大或地下水矿化度高的地区,需要利用排水系统来控制(降低)地下水位,结合灌溉和降雨淋洗盐分,通过排水系统排走,以淡化土壤和地下水,保持良好的水盐平衡状况,防治土壤盐渍化。农田排水是要排走田间多余的水,而节水灌溉是要尽量减少各个环节水的消耗,杜绝浪费,作到水尽其用。从表面上看来,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矛盾,于是,就产生一种观点,认为实施节水灌溉以后,田间再也不会有多余的水可排,那么,采用农田排水措施的前提也就不复存在了。事实是不是这样,需要作一些客观分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小麦田的排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小麦田的排水装置,包括有排水沟a,所述排水沟a设置有流水出口,所述排水沟a的侧壁均设有排水口a,所述排水口a连接有排水通道a,所述排水通道a连接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对称设置有排水口b,所述蓄水池覆有漏水盖。
优选的,所述排水沟a为矩形槽。
优选的,所述排水通道a优选为110排水管,且位于地下。
优选的,所述蓄水池的底部略高于排水沟a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排水通道a通过排水口b连接于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相对排水通道a的一侧连接有排水通道b,所述排水通道b连接于远离蓄水池的一端连接有排水沟b。
优选的,所述漏水盖优选为渗透型漏水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排水通道a优选为110排水管,且位于地下,施工方便,简单。
2、通过蓄水池的底部略高于排水沟a的底部,流水通常,避免蓄水池导流灌水。
3、通过排水通道a通过排水口b连接于蓄水池5,所述蓄水池相对排水通道a的一侧连接有排水通道b,所述排水通道7连接于远离蓄水池的一端连接有排水沟b,使得排水具有双向性,排水更加通畅,漏水盖优选为渗透型漏水盖,保证了不会因为堵塞而不能排水。
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有效的排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丰和农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丰和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879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