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自动投切交直流两用通信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87796.8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8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炜;汪文晋;马乐;程效伟;刘超;孙向聚;刘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高锡明;李羡民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电路 整流器 控制电路 备用电源电路 电力通信系统 隔离变压器 交流电源端 交直流两用 副边绕组 检测电路 通信电源 自动投切 本实用新型 超级电容 供电电源 壳体内部 输出电源 稳定性强 接地 壳体 通断 传输 灵活 移动 | ||
1.一种便携式自动投切交直流两用通信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交-直供电电路、备用电源电路、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交-直供电电路与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检测电路将从交-直供电电路上的取得的电信号,传输至控制电路,控制备用电源电路的通断;所述交-直供电电路包括隔离变压器(T)、第一整流器(Z1)和第二整流器(Z2);所述隔离变压器(T)的原边与交流电源连接,第一副边绕组(P1)与第二整流器(Z2)构成直流输出电源,第二副边绕组(P2)经第一整流器(Z1)后输出直流电压供控制电路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自动投切交直流两用通信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与非门芯片(U)、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阻(R1)~第五电阻(R5);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串接在所述第二副边绕组(P2)的两端;所述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串接在第二整流器(Z2)的两端;所述与非门芯片(U)的1A端与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串接点连接,1B端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串接点连接,1Y端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串接在1B端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所述第五电阻(R5)一端与1B端连接,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自动投切交直流两用通信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J)和三极管(Q);所述三极管(Q)的基极与与非门芯片(U)的1Y端连接,发射极接地,集电极经继电器(J)后与第一整流器(Z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J)设有两组转换控制触点,分别为继电器第一组转换触点(J-1)和继电器第二组转换触点(J-2);所述继电器第一组转换触点(J-1)的e端连接在输出电源的正极端,f端连接在输出电源的V+端,g端与蓄电池(E)连接;所述继电器第二组转换触点(J-2)的a端连接在输出电源的负极端,c端连接在输出电源的V-端,b端与防反充二极管(D2) 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第一组转换触点(J-1)的e、f端为常闭端,f、g端为常开端;所述继电器第二组转换触点(J-2)的a、c端为常闭端,c、b端为常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自动投切交直流两用通信电源,其特征在于:增设超级电容(C),所述超级电容(C)并联在直流输出的V+端和V-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自动投切交直流两用通信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电源电路包括蓄电池(E)和防反充二极管(D2);所述蓄电池(E)与防反充二极管(D2)串接后,两端分别与控制电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自动投切交直流两用通信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长方体结构,其一端设有拉杆(1-2),另一端均布四个滑轮(1-3),所述滑轮(1-3)为万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未经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8779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间断电源系统
- 下一篇:一种ups功率板及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