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零价铁、生物炭与土壤复合基质的可移动式生态浮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86537.3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8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黄奕宁;张琪晗;张馨艺;孟凡越;苏悦;王涛;谷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C02F1/28;C02F1/7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刘国华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弧形侧面 基质层 零价铁 生物炭 本实用新型 复合基质 可移动式 生态浮床 泡沫板 平侧面 侧面 底面 内筒 外筒 土壤 半圆柱体形 复合基质层 光伏板组件 闭合 净化水质 六棱柱体 生态景观 依次设置 中心辐射 装置移动 种植孔 螺旋桨 光能 复氧 贴合 通孔 水体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零价铁、生物炭与土壤复合基质的可移动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呈六棱柱体形,具有底面和六个侧面;六个外筒,呈半圆柱体形,分别与侧面对应设置,每个外筒具有弧形侧面以及与该弧形侧面相闭合的平侧面,平侧面与对应的侧面相贴合;以及三个螺旋桨,呈中心辐射状布置,分别对应设置在三个弧形侧面上,其中,内筒的内部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泡沫板以及基质层,泡沫板上设置有多个与基质层相连通的种植孔,基质层为由零价铁、生物炭以及土壤制成的复合基质层,底面具有至少一个通孔。本实用新型在净化水质的同时,还能起到装置移动、水体复氧和生态景观的效果;此外,使用光伏板组件可以利用光能、降低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质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零价铁、与土壤复合基质的可移动式生态浮床,用于对富营养化的池塘、湖泊、水库等静态水体进行生态修复。
背景技术
生态浮床是一种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运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的原则,达到吸收和降解水中污染物的目的的技术。该技术作为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中日益增多。但是,传统的生态浮床技术主要依靠浮床上种植的净水植物来吸收氮、磷以及其他污染物,植物的生长易受到季节和水质状况的限制,比如在冬季低温的条件下或者溶解氧含量极低的黑臭水体中易出现生长不良的状况,导致浮床水质净化效果大大下降。另外,现存浮床大多是固定在水体中,如需对浮床进行放置、调整和检修,需要使用人工划船进行协助。
研究表明,零价铁可利用表面吸附和氧化还原等作用进行脱氮,同时利用表面吸附、化学沉淀和共沉淀作用进行除磷,具有低毒、廉价、易操作以及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生态浮床装置的应用中还未涉及。
生物炭是一种以生物质为原料、采用低温热解技术制备的新型碳基材料,目前被广泛用作土壤改良剂,可保持土壤水分和营养,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在生态浮床装置的应用中涉及不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零价铁、生物炭与土壤复合基质的可移动式生态浮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零价铁、生物炭与土壤复合基质的可移动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呈六棱柱体形,具有底面和六个侧面;六个外筒,呈半圆柱体形,分别与侧面对应设置,每个外筒具有弧形侧面以及与该弧形侧面相闭合的平侧面,平侧面与对应的侧面相贴合;以及三个螺旋桨,呈中心辐射状布置,分别对应设置在三个弧形侧面上,用于带动内筒和外筒在水中移动以及搅拌水体,其中,内筒的内部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泡沫板和基质层,泡沫板上设置有多个与基质层相连通的种植孔,用于种植净水植物,基质层为由零价铁、生物炭以及土壤制成的复合基质层,底面具有至少一个通孔,用于使内筒的内外部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零价铁、生物炭与土壤复合基质的可移动式生态浮床,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平侧面与对应的侧面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零价铁、生物炭与土壤复合基质的可移动式生态浮床,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电源单元,该电源单元包括六个光伏板组件和三个蓄电池,其中,六个光伏板组件分别对应设置在外筒的上端,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三个蓄电池分别与螺旋桨对应设置且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外筒内,用于存储光伏板组件的电能,与对应的光伏板组件电气连接,两个相邻的光伏板组件与对应的一个蓄电池形成一个电源组,用于为对应的螺旋桨供电,螺旋桨与对应的蓄电池和光伏板组件分别电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865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瓦楞纸打印废水处理设备
- 下一篇:泡菜、腌菜高盐废水零排放全回用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