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吸入口朝下的中开泵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86356.0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8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方意;谭楚亮;蔡凯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斯德尔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暮云经***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入口 泵体 泵轴 泵腔 叶轮 本实用新型 连通泵腔 竖直朝下 排出口 中开泵 进口弯管 汽蚀性能 有效效率 可转动 叶轮套 支撑脚 伸入 吸入 转动 体内 侧面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的吸入口朝下的中开泵,包括有泵体、泵轴以及叶轮;该泵体的底部具有多个支撑脚,泵体内具有泵腔,泵体的底部竖直朝下延伸出有吸入口,该吸入口连通泵腔,泵体的侧面水平延伸出有排出口,该排出口连通泵腔;该泵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泵体上并伸入泵腔中;该叶轮套设并固定于泵轴上随泵轴转动,且叶轮位于泵腔中。本实用新型的吸入口竖直朝下,解决直接从下将水吸入的特殊需求,不需要增加进口弯管,不影响泵的各性能,尤其是汽蚀性能,同时也提高泵运行的有效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开泵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新型的吸入口朝下的中开泵。
背景技术
中开泵运行的工作原理:叶轮安装在泵体内,并紧固在泵轴上,泵轴由电机直接带动。泵体中央有一液体吸入与吸入管连接。液体经底阀和吸入管进入泵内。泵体上的液体排出口与排出管连接。当泵的转速一定时,其压头、流量与叶轮直径有关。
目前的中开泵其进出口在一条水平直线上,这种结构固定了泵进、出水方向。随着各工艺特殊需求,提出泵进口向下吸入的新要求。这个要求导致普通泵现场无法正常安装,进水管出现拐弯,增加进口管损,影响泵的运行,增大泵的汽蚀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吸入口朝下的中开泵,其吸入口从下吸入,且不改变排出口的水平方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吸入口朝下的中开泵,包括有泵体、泵轴以及叶轮;该泵体的底部具有多个支撑脚,泵体内具有泵腔,泵体的底部竖直朝下延伸出有吸入口,该吸入口连通泵腔,泵体的侧面水平延伸出有排出口,该排出口连通泵腔;该泵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泵体上并伸入泵腔中;该叶轮套设并固定于泵轴上随泵轴转动,且叶轮位于泵腔中。
优选的,所述吸入口于泵体的底部中心竖直朝下延伸出,该多个支撑脚分布在吸入口的外围。
优选的,所述支撑脚为四个,每一支撑脚的底部均设置有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吸入口处设置有与进水管道连接的第一法兰,排出口处设置有与出水管道连接的第二法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本实用新型的吸入口竖直朝下,解决直接从下将水吸入的特殊需求,不需要增加进口弯管,不影响泵的各性能,尤其是汽蚀性能,同时也提高泵运行的有效效率。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泵体 11、支撑脚
12、泵腔 13、吸入口
14、排出口 15、固定孔
16、第一法兰 17、第二法兰
20、泵轴 30、叶轮
40、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泵体10、泵轴20以及叶轮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斯德尔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斯德尔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863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急排风系统用进风百叶
- 下一篇:一种整体碾扩泵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