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三维识别的自适应拍照田间测报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85886.3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40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天娇;王儒敬;谢成军;张洁;李瑞;胡海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C11/00 | 分类号: | G01C1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国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1 | 代理人: | 崔雅丽;张祥骞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杆 拍照 壳体 接虫盘 收集盘 深度相机 灯管 自适应 虫体 下端 三维 本实用新型 田间 害虫检测 图像数据 周向间隔 鲁棒性 内腔中 掉落 翻转 堆叠 腔状 对准 环绕 电网 视角 智能 检测 延伸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测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三维识别的自适应拍照田间测报灯,包括引虫灯管和绕设在引虫灯管周围的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至少设置有三根,电网依次环绕所述支撑杆组成立体的网状,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在收集盘上,收集盘的下端设置有空腔状的壳体,收集盘的出口延伸至壳体的内腔中,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深度相机,多个深度相机绕着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在虫体掉落过程中同时从不同角度对虫体进行拍照来获取多个视角下的图像数据,更准确的同时也省去了对准接虫盘拍照需要定期翻转接虫盘的操作或者通过其他措施清除接虫盘上的虫子,防止堆叠后进行拍照造成检测计数不准确,提高害虫检测识别的精度和鲁棒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测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三维识别的自适应拍照田间测报灯。
背景技术
农业植保工作中,虫情测报工作一般是依据搜集到的害虫种类和数量来进行剖析,植保部门利用虫情测报灯来开展害虫监测工作,提高农作物虫害测报水平,有助于植保人员及时掌握农作物虫害发生动态,降低植保人员的劳动强度,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测报灯的图像采集模块多是针对被杀死后的虫子落在接虫盘上时利用静态拍照方式采集的图像进行植保预测预报,由于受观察方向以及设备本身的因素限制,每次只能拍摄到虫体单个角度的图像数据,虽然有针对落在接虫盘上的虫体进行多角度拍照的测报灯,也仅能拍摄到虫子的不同正面或者不同背面,不能够全方位的拍摄到虫体获取到虫体的完整信息,可利用的虫体图像信息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角度对虫体进行拍照,提高害虫检测识别精度的一种基于三维识别的自适应拍照田间测报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三维识别的自适应拍照田间测报灯,包括引虫灯管和绕设在引虫灯管周围的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至少设置有三根,电网依次环绕所述支撑杆组成立体的网状,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在收集盘上,收集盘的下端设置有空腔状的壳体,收集盘的出口延伸至壳体的内腔中,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深度相机,多个深度相机绕着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虫体掉落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对虫体进行拍照来获取多个视角下的图像数据,通过三维模型对虫子进行检测识别和计数,三维识别从不同角度结合深度信息去检测识别,更准确的同时也省去了对准接虫盘拍照需要定期翻转接虫盘的操作或者通过其他措施清除接虫盘上的虫子,防止堆叠后进行拍照造成检测计数不准确,提高害虫检测识别的精度和鲁棒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俯剖视图;
图4是图1的主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基于三维识别的自适应拍照田间测报灯,包括引虫灯管10和绕设在引虫灯管10周围的支撑杆20,所述的支撑杆20至少设置有三根,电网21依次环绕所述支撑杆20组成立体的网状,支撑杆20的下端固定在收集盘60上,收集盘60的下端设置有空腔状的壳体50,收集盘60的出口延伸至壳体50的内腔中,所述的壳体50上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深度相机30,多个深度相机30绕着壳体50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虫体掉落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对虫体进行拍照来获取多个视角下的图像数据,同时需要保证图像数据之间包含一定的公共部分,通过公共部分,从不同方向采样的多幅深度图像中进行多视角配准,将初始位于不同参考坐标系下的同一虫体的深度数据转换到同一个坐标系下获得虫体完整的三维模型,以便于接下来的三维检测和计数。三维害虫检测在原有二维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了样本的深度信息,利用多个摄像机获得的物体二维图像信息来计算三维空间中物体的纹理等信息,提高害虫检测识别的精度和鲁棒性,能够快速方便地对农田虫情进行智能化植保与预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858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钢管脚手架安装的多功能检测尺
- 下一篇:漏袋自动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