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防爆浮漂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85744.7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9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谌德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谌德纯 |
主分类号: | A01K93/00 | 分类号: | A01K93/00 |
代理公司: | 岳阳市大正专利事务所 43103 | 代理人: | 皮维华 |
地址: | 414301 湖南省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漂尾 漂脚 漂身 本实用新型 固定结构 螺纹连接 防爆 浮漂 防爆材料 部分固定 空心结构 携带方便 夜钓 拆开 鱼类 携带 交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防爆浮漂,包括漂身、漂脚和漂尾,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身为空心结构,分为漂身上部和漂身下部,漂身上部和漂身下部之间为螺纹连接,漂身上部为防爆材料制成的漂身上部;所述漂尾和漂身上部为固定结构,漂身下部和漂脚为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漂身分为二部分,漂脚和漂尾分别与二部分固定,且漂身二部分为螺纹连接,携带时可拆开,携带方便,漂尾可随意更换,能够适用于多种鱼类和日钓夜钓交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的鱼具,特别是一种防爆浮漂。
背景技术
目前,钓鱼使用的日用浮漂包括漂身、漂脚和漂尾,大都是采用的一体式固定结构。这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有如下问题:一是浮漂长度较长,在携带时很不方便,并且容易损伤;二是使用时也不方便,漂尾不能随意更换,在钓不同鱼时,需要携带多种浮漂,并且更换浮漂费时费力。现在也有组合浮漂出现,但大都是电子浮漂,漂脚、漂尾和漂身之间采用分体式结构,漂脚、漂尾是插接在漂身的圆管,并且大都容易爆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携带,能够适用于多种鱼类的防爆浮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防爆浮漂,包括漂身、漂脚和漂尾,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身为空心结构,分为漂身上部和漂身下部,漂身上部和漂身下部之间为螺纹连接,漂身上部为防爆材料制成的漂身上部;所述漂尾和漂身上部为固定结构,漂身下部和漂脚为固定结构。
所述漂身上部和漂身下部的长度比为1:3~4。
本实用新型漂身分为二部分,漂脚和漂尾分别与二部分固定,且漂身二部分为螺纹连接,携带时可拆开,携带方便,漂尾可随意更换,能够适用于多种鱼类和日钓夜钓交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漂尾,2是漂身上部,3是漂脚,4是漂身下部,5是螺纹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从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携式防爆浮漂,包括漂身、漂脚和漂尾,所述漂身为空心结构,分为漂身上部和漂身下部,漂身上部和漂身下部之间为螺纹连接,漂身上部为采用塑料、碳塑等防爆材料制成的漂身上部,漂身下部为常规材料制成;所述漂尾和漂身上部为固定结构,漂身下部和漂脚为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漂身上部和漂身下部的长度比为1:3~4。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谌德纯,未经谌德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857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角日用浮漂
- 下一篇:一种鱼竿支架后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