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餐厨有机垃圾回收处理设备中的加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85077.2 | 申请日: | 2017-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95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 发明(设计)人: | 邓涛;陈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微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7 | 代理人: | 张琪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餐厨有机垃圾 回收处理设备 加热装置 发热棒 降解仓 隔板 本实用新型 料仓底板 布线槽 板体 料仓 串联 半圆弧面 半圆弧状 底板截面 外侧面 转接 电箱 降解 拼接 腔室 主控 加热 密封 电源 进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餐厨有机垃圾回收处理设备中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设置于餐厨有机垃圾回收处理设备中的降解仓内,所述降解仓包括料仓底板及设置于所述料仓底板上的若干料仓隔板,所述料仓隔板将降解仓隔成多个腔室,所述仓底板截面为半圆弧状,其包括多个型材板体,多个型材板体密封拼接成半圆弧面,在每个型材外侧面设置有布线槽,布线槽内设置有发热棒,每两个相邻的发热棒通过转接棒串联,串联后形成U型发热棒体,各U型发热棒体的电源由餐厨有机垃圾回收处理设备中主控电箱提供。本实用新型的餐厨有机垃圾回收处理设备中的加热装置为降解仓内的餐厨有机垃圾提供热量,餐厨有机垃圾通过搅拌和加热同时进行,加快降解进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有机垃圾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餐厨有机垃圾回收处理设备中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含有有机物成分的废弃物。主要有果皮、菜皮叶、剩饭菜、木头、废纸、菜皮等。有机垃圾包含餐厨有机垃圾,是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生活废物,极易腐烂变质,散发恶臭,传播细菌和病毒。有机垃圾主要成分包括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从化学组成上,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其主要特点是有机物含量丰富、水分含量高、易腐烂,其性状和气味都会对环境卫生造成恶劣影响,且容易滋长病原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由于有机垃圾极易腐烂变质,会产生使人难以接受的不良感受,如刺激性气味。而餐饮行业产生的有机垃圾中剩菜汤、馊水含量很大,容易在收集、运输途中泄漏,影响城市环境。有机垃圾直接被填埋处理,会造成地下水的严重污染。鉴于此,需要开发出适合在社区和垃圾处理中心使用的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来解决此类问题,而在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中的降解仓内需要设置加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餐厨有机垃圾回收处理设备中的加热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餐厨有机垃圾回收处理设备中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设置于餐厨有机垃圾回收处理设备中的降解仓内,所述降解仓包括料仓底板及设置于所述料仓底板上的若干料仓隔板,所述料仓隔板将降解仓隔成多个腔室,所述仓底板截面为半圆弧状,其包括多个型材板体,多个型材板体密封拼接成半圆弧面,在每个型材外侧面设置有布线槽,布线槽内设置有发热棒,每两个相邻的发热棒通过转接棒串联,串联后形成U型发热棒体,各U型发热棒体的电源由餐厨有机垃圾回收处理设备中主控电箱提供。
进一步的,所述型材板体为铝型材。
进一步的,所述料仓底板的上端密封连接有两个侧封板,所述料仓底板和两个侧封板形成U型料仓。
进一步的,所述U型料仓外设置有一层用于保温的发泡层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餐厨有机垃圾回收处理设备中的加热装置为降解仓内的餐厨有机垃圾提供热量,餐厨有机垃圾通过搅拌和加热同时进行,加快降解进程,加热装置设置于料仓底板上,发出的热量通过铝型材传导给餐厨有机垃圾,U型料仓外部设置有保温层,防止热量散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餐厨有机垃圾回收处理设备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餐厨有机垃圾回收处理设备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微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微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850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