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棱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82850.X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04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农开勋;胡振程;刘召庆;唐新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维森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G02B7/02;G02B17/08;G02B2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谨诚君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8 | 代理人: | 陆鑫;延慧 |
地址: | 31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棱镜 棱镜系统 容纳腔 本实用新型 光学镜片 分光体 棱镜体 减小 红外线反射 摄像模组 出射光 入射光 体内部 凹陷 透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棱镜系统,包括棱镜,所述棱镜具有棱镜体和分光体,所述分光体允许可见入射光透射通过并将红外线反射;所述棱镜体的出射光面上设有向棱镜体内部凹陷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有光学镜片。通过在棱镜上设置容纳腔,并在容纳腔中安装光学镜片,从而合理利用了棱镜的内部空间,减小了本实用新型的棱镜系统的体积。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棱镜系统的摄像模组的体积被有效减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棱镜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车身电子技术的飞速进步,车载摄像模组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种汽车上。但是现有的车载摄像模组在可见光较弱的情况下难以发挥其作用,例如,在夜晚可见光较弱的情况下,现有车载摄像模组导致成像系统所成的画面模糊,清晰度不够,驾驶员很难对周边的事物做实时准确地判断,使得驾驶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同时,现有的车载摄像模组在可见光变明显的环境下成像质量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在白天向黑夜过渡时,由于可见光逐渐变弱,现有的车载摄像模组不能够根据可见光的变化进行感光转换,因此,车载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的越来越差。
近年来,在车载摄像模组中也出现了使用在可见光弱的环境条件下的车载摄像模组,这种车载摄像模组中通过采用棱镜系统实现可见光和红外光的分离,从而实现不同感光芯片的成像,根据对不同光的所成的图像进行融合实现可见光弱的环境条件下的成像。但是,由于采用棱镜系统体积大,使整个车载摄像模组其体积大,难以大众化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棱镜系统,解决棱镜系统体积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棱镜系统,包括棱镜,所述棱镜具有棱镜体和分光体,所述分光体允许可见入射光透射通过并将红外线反射;所述棱镜体的出射光面上设有向棱镜体内部凹陷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有光学镜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棱镜体为单体直角三棱柱,其三棱柱斜面为光线入射面,与入射光线垂直的面为可见光出射面,所述容纳腔垂直于所述可见光出射面向所述棱镜体内垂直延伸,且所述容纳腔底部与所述分光体相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棱镜体由第一棱镜体和第二棱镜体组成,所述第一棱镜体和所述第二棱镜体分别为正直角三棱柱,所述第一棱镜体和第二棱镜体的斜面相互相对设置,所述分光体位于所述第一棱镜体和第二棱镜体的斜面之间,所述分光体反射红外光并允许可见光透射,所述第二棱镜体上与从分光体来的可见光垂直的面为可见光出射面,所述容纳腔垂直于所述可见光出射面向所述第二棱镜体内垂直延伸,且所述容纳腔底部与所述分光体相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容纳腔为中空台阶状圆柱体,各圆柱体的直径从所述可见光出射面向着棱镜体内部依次缩小,所述圆柱体的中心线穿过所述棱镜体光线入射面的几何对称中心,或所述容纳腔为中空圆柱体,所述中空圆柱体的中心线穿过所述棱镜体光线入射面的几何对称中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光学镜片由5片非球面镜片组成,实现3mm以内短工作距离,3mm以内后焦距成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棱镜体上设有增透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分光体为分光镀膜,所述分光镀膜允许可见光通过并反射红外光,所述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410~650nm,所述红外光的波长范围为850±20n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镀膜由光学干涉薄膜组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通过在棱镜上设置容纳腔,并在容纳腔中安装光学镜片,从而合理利用了棱镜的内部空间,减小了本实用新型的棱镜系统的体积。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棱镜系统的摄像模组的体积被有效减小。同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棱镜系统可以有效改变棱镜与感光芯片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调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棱镜系统的摄像模组的成像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维森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维森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828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