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循环隧道式炭化窑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81320.3 | 申请日: | 2017-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3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 发明(设计)人: | 卢建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山脉竹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57/10;F27D17/00;F23C5/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炭化窑 尾气处理系统 余热回收系统 复用系统 循环系统 隧道式 自循环 燃气 木材加工领域 本实用新型 自动化生产 环保生产 尾气排放 预热干燥 还原区 冷却区 热解区 氧化区 制炭 天然气 清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循环隧道式炭化窑,涉及木材加工领域,包括:炭化窑本体和与所述炭化窑本体连接的循环系统,其中,所述炭化窑本体包括预热干燥区、热解区、氧化区、还原区和冷却区,所述循环系统包括余热回收系统、燃气复用系统和尾气处理系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炭化窑的基础上增加了余热回收系统和燃气复用系统,提升了炭的转化率,能够达到35%,同时由于设置尾气处理系统,尾气排放可达到天然气标准,实现清洁、环保生产,同时还实现了制炭连续、高效、自动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材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循环隧道式炭化窑。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生物质制炭设备十分落后,大多仍以土窑为主,其规模小、生产周期长、环保排放不达标、劳动力消耗大、产品性能不稳定、效益低,且该工艺需要额外燃烧木材作为燃料,但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能源以黑烟形式排入空气中,既污染空气又浪费能源。在环保日趋严格的环境下,有些地方政府痛下决心关闭土窑禁烧炭,这些措施虽一时解决了环境污染排放问题,单生物质废弃物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禁止制炭不仅限制了资源综合利用,也使山区人民的收入水平收到制约。
为切实改变生物质制炭设备落后的局面和解决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矛盾,实现制炭生产的高效和环保目标统一,一些企业在传统土窑的基础上,研发了机制炭窑,可以实现烟气统一回收处理,初步解决了黑烟环保排放问题,单该设备属于间歇式生产设备,制炭过程中产生的黑烟采用喷淋工艺处理,环保处理成本高,能源没有充分利用。不管土窑还是机制炭窑,其工艺参数控制主要依靠烧窑师傅的经验控制,通过“眼观鼻嗅”,得炭率低,一般为20%左右,且产品质量不稳定,产量也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循环隧道式炭化窑,解决现有技术中炭窑不环保、转换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循环隧道式炭化窑,包括:炭化窑本体和与所述炭化窑本体连接的循环系统,其中,所述炭化窑本体包括预热干燥区、热解区、氧化区、还原区和冷却区,所述循环系统包括余热回收系统、燃气复用系统和尾气处理系统。
其中,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设置在冷却区周围的多根换热水管和与换热水管相连的软水罐,所述软水罐与余热锅炉连通,所述余热锅炉的蒸汽出口分别与蒸汽分配器和设置在所述冷却区的蒸汽雾化喷口连接,所述余热锅炉的烟气进口与所述燃气复用系统连接,所述余热锅炉的烟气出口与所述尾气处理系统连接。
其中,所述燃气复用系统包括连接在所述预热干燥区、所述热解区、所述还原区和所述冷却区的生物质燃气抽气管和与所述生物质燃气抽气管连接的高温引风机,所述高温引风机与低氮燃烧器连接,将生物质燃气抽至低氮燃烧器,在低氮燃烧器上连接有燃烧鼓风机,生物质燃气在低氮燃烧器中与空气混合后,进入与所述低氮燃烧器连接的燃烧锅炉中充分燃烧,在燃烧锅炉的烟气出口连接烟气换热器,所述烟气换热器的烟气出口与所述余热回收系统连接,所述烟气换热器的热空气出口与设置在所述氧化区的热空气进风管连接。
其中,所述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引风机和连接在引风机进风口上的除尘器,除尘器的烟气进口连接滚筒烘干机,所述滚筒烘干机的烟气进口连接所述余热回收系统,从所述余热回收系统排出的烟气经过所述滚筒烘干机烘干和除尘器除尘后,通过连接在引风机出风口的烟囱排出。
其中,在所述预热干燥区前端设置有进料密封舱,在所述进料密封舱的两端设置有进料密封闸门;在所述冷却区后端设置出料密封舱,在所述出料密封舱的两端设置有出料密封闸门。
具体的,所述进料密封闸门和所述出料密封闸门分别为两道。
其中,还包括循环拖车轨道,所述循环拖车轨道包括炭化轨道、拖车返回轨道和设置在所述炭化轨道和所述拖车返回轨道两端的进料拖车轨道与出料拖车轨道,所述炭化轨道设置在所述炭化窑本体内,在所述进料拖车轨道一端设置有进料区,在所述出料拖车轨道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山脉竹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山脉竹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813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的生物炭制备装置
- 下一篇:一种振动干馏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