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时分复用多基地差分干涉雷达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75498.7 | 申请日: | 2017-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3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 发明(设计)人: | 姚雪;聂祥飞;王安蓉;王杰;曹湘;谢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S13/89 | 分类号: | G01S13/89;G01B7/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霍春月 |
| 地址: | 404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雷达系统 干涉 探测 时分复用 远程控制 全覆盖 场景 地基 基地 合成孔径雷达 阵列天线波束 本实用新型 信号处理机 波束覆盖 成像处理 独立控制 分时发送 全景图像 天线波束 远程系统 电磁波 微形变 采集 监测 研究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时分复用多基地差分干涉雷达系统,包括若干个独立控制的单基地差分干涉雷达系统,通过研究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工作基本原理和阵列天线波束形成的基本原理,采用多个单地基差分干涉雷达系统在远程系统的控制下分时发送电磁波对其波束覆盖范围内的探测场景进行探测,实现对探测场景的全覆盖,把采集到的多个单基地差分干涉雷达系统数据送到信号处理机进行成像处理,得到特定区域的全景图像,为后续微形变监测奠定基础,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天线波束范围的限制导致现有的地基差分干涉雷达系统不能对探测场景进行全覆盖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雷达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时分复用多基地差分干涉雷达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地表微形变监测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接触式测量技术;另一类是非接触式地表形变测量技术。传统接触式形变测量方式需要人工布置测量点,但实际应用中,有些受地理特殊环境约束的点是无法完成测量点布置的。针对接触式形变测量技术需要人工布置测量点的难题,诞生了以星载差分干涉测量为代表的非接触式地表形变测量技术。星载差分干涉测量技术,采集数据的间隔周期比较长,一般为几天或几周,不能满足实时不间断地提取监测区域的微形变量的需求。除此之外,需要对获得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所有像素单元进行分析,运算量非常大。
为克服上述利用星载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监测地表微形变的缺点,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开展了地基差分干涉技术的研究。地基差分干涉雷达系统数据采集周期非常短,一般为几分钟,能实时不间断地提取监测区域微形变信息,同时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序列中能保持高相干性的永久散射体代替整幅图像像素单元进行分析和处理,降低运算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时分复用多基地差分干涉雷达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天线波束范围的限制导致现有的地基差分干涉雷达系统不能对探测场景进行全覆盖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时分复用多基地差分干涉雷达系统,用于对特定区域进行探测,包括若干个独立控制的单基地差分干涉雷达系统,用于控制单基地差分干涉雷达系统的远程系统以及用于处理单基地差分干涉雷达系统输出信号的信号处理机和显示系统;单个的单基地差分干涉雷达系统包括用于接收远程系统传出的控制信号的接收模块、用于处理控制信号且与接收模块相连接的控制系统、与控制系统相连的雷达发射机、与雷达发射机相连的雷达发射天线以及雷达接收机、与雷达接收机连接的雷达接收天线、与雷达发射机以及雷达接收机分别连接的电控位移平台以及调整电控位移平台所在位置的伺服系统;其中,远程系统向若干个单基地差分干涉雷达系统发送控制信号,每个单基地差分干涉雷达系统中的接收模块接收相同或不同的控制信号并输送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雷达发射机从雷达发射天线中发射信号;雷达接收天线接收返回的信号并输送至雷达接收机;伺服系统控制电控位移平台进行位置移动进行信号采集;若干个单基地差分干涉雷达系统均将信号发送至信号处理机和显示系统,信号处理机处理并整合相关信号,由显示系统整体输出,得到所述特定区域的全景图像。
可选地,所述远程系统与接收模块之间通过无线传输网络进行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所述接收模块为WIFI模块。
可选地,所述的若干个单基地差分干涉雷达系统位置分布由其各自天线阵列形成的波束范围决定,所有单基地差分干涉雷达系统的探测范围对所述特定区域全面覆盖且交集为零。
可选地,所述控制系统由FPGA主控芯片构成。
可选地,所述的单基地差分干涉雷达系统为正侧视合成孔径雷达系统。
可选地,所述特定区域为山体表面,所述的若干个单基地差分干涉雷达系统沿海拔高度增加的方向线性排列,总体探测区域覆盖全部的探测山体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学院,未经重庆三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754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目标反射性能检测系统及其前端子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车载雷达预警装置及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