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74606.9 | 申请日: | 2017-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57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 发明(设计)人: | 高文进;徐亚美;张磊;吕凤龙;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6/023 | 分类号: | B60R16/023;B60K11/04;B60H1/00;H01M10/6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温度传感器 整车控制器 混合动力汽车 热管理系统 电动水泵 热管理 散热器 混合动力系统 整车控制策略 电机控制器 高压电池组 冷却液入口 全过程控制 准确度 电压电量 动力电池 风扇总成 高压电池 控制指令 冷却回路 温度信号 系统效率 信号传递 电磁阀 最优化 风扇 整合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通过I/O输入模块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及动力电池的电压电量信号,通过CAN总线通讯将信号传递给整车控制器,同时根据整车控制器的控制指令控制电动水泵、电磁阀、风扇总成动作。本实用新型采用I/O输入模块,基于CAN总线通信与整车控制器进行交互,可将热管理整合进整车控制策略中,实现不同环境、不同工况下混合动力系统热管理方案最优化,系统效率高,实用性强;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了8个温度传感器,在散热器冷却液入口、电机、电机控制器、高压电池组及高压电池舱设有温度传感器,分别控制风扇及电动水泵转速,实现对冷却回路从整体到局部的全过程控制,准确度高,安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给人类带来便利和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其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而在混动动力汽车中,为了保证整车安全可靠地运行,对混合动力汽车中的发动机系统、电机系统、电池系统、空调系统等一系列系统的冷却和加热进行系统地管理和调配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多为基于发动机冷却系统、整车暖风系统发展而来,例如:采用水冷的方式;电池系统冷却采用风冷、水冷、自然冷却等方式;电池加热系统采用加热片加热、风机加热;整车采暖通过发动机进行采暖,因此,目前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是通过冷热分开进行,缺乏整车控制交互,热管理性能受到限制,环境适应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发动机、动力电池、高压电池、高压电池舱、电动水泵以及组件、电机、电机控制器、发动机舱、冷却水管路、车内暖风管路以及电池暖风管路,该系统还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四个风扇总成、八个温度传感器、电磁阀、手动阀门以及I/O输入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散热器的进水口通过所述冷却水管路与所述电机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出水口通过所述冷却水管路与所述电动水泵的进水口相连;
所述第二散热器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通过所述冷却水管路与所述发动机相连,所述第二散热器的第二进水口通过所述冷却水管路分别与所述冷却水管路和所述车内暖风管路的出水口相连;
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手动阀门与所述车内暖风管路相连,通过所述电磁阀与所述电池暖风管路相连;
四个所述风扇总成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器、所述高压电池以及所述高压电池舱上;
八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器、所述发动机、所述高压电池、所述高压电池舱、所述发动机舱、所述电机以及所述电机控制器上;
所述I/O输入模块分别与八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四个所述风扇总成、所述电动水泵、所述动力电池、所述电磁阀以及所述手动阀门相连,用于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以及动力电池的电压电量信号通过CAN总线通信将信号传输至整车控制器,并根据所述整车控制器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动水泵、所述风扇总成以及所述电磁阀动作。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管路包括高压部件冷却水管路和发动机冷却水管路,其中:
所述高压部件冷却水管路用于所述电机、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电动水泵以及所述第一散热器的连接;
所述发动机冷却水管路用于所述第二散热器、所述发动机、所述车内暖风管路、所述电池暖风管路、所述电磁阀以及所述手动阀门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746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校车智能交互系统
- 下一篇:基于LIN总线的多功能DCM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