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刺入鱼嘴的卡鱼装置的弹簧主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73092.5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0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彭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文辉 |
主分类号: | A01K83/00 | 分类号: | A01K83/00;A01K8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1104 四川省内***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出尖点 承力台 副扣件 鱼嘴 弹簧主体 副力臂 击发 螺旋环 刺入 平行 本实用新型 旋转圆环 弹簧丝 四方形 限位杆 支持臂 主扣件 主力臂 卷制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不刺入鱼嘴的卡鱼装置的弹簧主体,弹簧主体由弹簧丝卷制而成,依次包括主扣件(1)、限位杆(2)、旋转圆环(3)、主力臂(4)、螺旋环(5)、副力臂(6)、承力台(7)、副扣件(8)、凸出尖点支持臂(9)、凸出尖点(10)。承力台(7)和副扣件(8)组成一圈半的四方形螺旋环,承力台(7)和副扣件(8)间的空隙构成机括击发的空间,承力台(7)平行于副力臂(6),副扣件(8)平行于副力臂(6)。可以增大击发机括几率,机括击发后,凸出尖点(10)更深入鱼嘴,增大凸出尖点(10)刺中鱼嘴几率,提高获鱼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用具,具体是一种不刺入鱼嘴的卡鱼装置的弹簧主体。
背景技术
实用新型专利“不刺入鱼嘴的卡鱼装置”(专利号:ZL201621281341.1)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①承力台垂直副力臂,被钓鱼吞食饵料时,鱼嘴压迫承力台几率低,造成机括击发成功率低。
②凸出尖点齐平鱼钩钩尖,被钓鱼吞食饵料击发机括后,凸出尖点伸入鱼嘴深度浅,凸出尖点易脱出鱼嘴,造成被钓鱼脱钩逃逸。
③主扣件和限位杆之间的距离小,不利于打磨加工主扣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不刺入鱼嘴的卡鱼装置”(专利号:ZL201621281341.1)弹簧主体进行部分结构改进,避免如上所述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承力台(7)和副扣件(8)组成一个四方形的螺旋环,承力台(7)和副扣件(8)间的空隙构成机括击发的空间。
所述的承力台(7)平行于副力臂(6),可以增大被钓鱼吞食饵料时鱼嘴唇压迫承力台(7)的几率,所述的副扣件(8)平行于副力臂(6)。
进一步,以螺旋环(5)轴向为参考,副力臂(6)在上,主力臂(4)在下,副扣件(8)在承力台(7)下方。
进一步,以螺旋环(5)轴向为参考,副力臂(6)在上,主力臂(4)在下,凸出尖点支持臂(9)低于承力台(7)。
所述的凸出尖点支持臂(9)和凸出尖点(10)结合部为弧形。
进一步,副力臂(6)为直线状。
进一步,凸出尖点(10)沿副力臂(6)方向向下延伸,以使机括触发后,凸出尖点(10)更深入鱼嘴。
进一步,加大主扣件(1)和限位杆(2)之间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大被钓鱼吞食饵料时鱼嘴压迫承力台(7)的几率,从而增大击发机括几率,机括击发后,凸出尖点(10)更深入鱼嘴,增大凸出尖点(10)刺中鱼嘴几率,同时利于打磨加工主扣件(1)。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弹簧主体在机括打开后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弹簧主体在机括扣上后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弹簧主体在机括打开后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弹簧主体之一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弹簧主体之二示意图。
图中代号含义:1—主扣件;2—限位杆;3—旋转圆环;4—主力臂;5—螺旋环;6—副力臂;7—承力台;8—副扣件;9—凸出尖点支持臂;10—凸出尖点;11—连接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文辉,未经彭文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730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收集丰年虫幼体的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鱼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