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预制构件中吊装配件的拉拔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68969.1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20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翟传明;王娟娟;李晨;赵济平;徐健耘;张超;吴晓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旭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3 | 代理人: | 李丽 |
地址: | 100142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箱型梁 加载杆 工字梁 加劲肋 拉拔仪 连接端 连接件 预制构件 吊装 拉拔试验装置 合拢 配件 通孔 匹配 长度方向设置 宽度方向延伸 夹具 本实用新型 上固定腔 下固定腔 支撑箱 焊接 嵌入 穿过 支撑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预制构件中吊装配件的拉拔试验装置,包括加载杆、拉拔仪、箱型梁、两个工字梁以及连接件;加载杆与拉拔仪二者固定连接,加载杆的一端尺寸变大突出,形成与连接件相配合的连接端;箱型梁中部设有通孔,加载杆穿过该通孔,使得拉拔仪支撑在箱型梁上;箱型梁的底部焊接有多个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劲肋,两个加劲肋之间的距离稍宽于工字梁的宽度,使得工字梁能够嵌入在两个加劲肋之间;两个工字梁沿着箱型梁长度方向设置在箱型梁底部的两侧以支撑箱型梁;连接件包括两个能够分开及合拢的夹具,合拢时在上部之中形成与所述加载杆的连接端形状相匹配的上固定腔室及在下部之中形成与吊装配件的连接端形状相匹配的下固定腔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质量检验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预制构件中吊装配件的拉拔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对预埋件的质量控制重在过程控制,对预制构配件相应的检验检测相对较少;国内外也无相应的吊装设计和检测规范。目前对于较重要、较大型的建筑,大多为设计人员给出吊装配件的最小承载力,施工人员根据生产厂家标示的吊装承载力,乘以一定的安全系数选取相应的吊装配件,对于配件的长度或预埋深度,大都根据经验。例如,多数建筑在设计阶段并未给吊装的设计情况,现场施工人员根据经验选取吊点、吊钉及吊钩,这对现场施工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并没有针对预制构件中的吊装配件进行质量验证时的拉拔实验装置。
因此,对预制构件中的吊装配件进行质量验证时的拉拔实验装置存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预制构件中吊装配件的拉拔试验装置,包括:加载杆、拉拔仪、箱型梁、两个工字梁以及连接件;
其中,加载杆与拉拔仪二者固定连接,由此加载所述拉拔仪,加载杆的一端尺寸变大突出,形成与连接件相配合的连接端;
箱型梁中部设有通孔,加载杆穿过该通孔,使得拉拔仪支撑在箱型梁之上;箱型梁的底部焊接有多个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劲肋,两个加劲肋之间的距离稍宽于工字梁的宽度,使得工字梁能够嵌入在两个加劲肋之间;
两个工字梁沿着箱型梁长度方向设置在箱型梁底部的两侧,分别嵌入在两个加劲肋之间以支撑箱型梁;
连接件包括两个夹具,两个夹具能够分开以及合拢,合拢时在上部之中形成与所述加载杆的连接端形状相匹配的上固定腔室以及在下部之中形成与吊装配件的连接端形状相匹配的下固定腔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加载杆外周面上形成有螺纹,利用该螺纹与螺母来固定所述拉拔仪和加载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两个夹具在合拢时利用螺栓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在所述加载杆的另一端形成有孔,该孔沿着加载杆长度方向向连接端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箱型梁由钢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两个工字梁由钢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吊装配件为预埋锚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吊装配件为圆头吊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两个工字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箱型梁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预制构件中吊装配件的拉拔试验装置,其能够在吊装前对预制件进行试验,以确定预制件中的吊装配件是否安全,消除安全隐患;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工字梁沿着箱型梁长度方向设置在箱型梁底部的两侧,能够可移动地嵌入在两个加劲肋之间以支撑箱型梁,由此能够适用于不同埋入深度的吊装配件,适合于不同的投影破坏面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689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