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减振垫的电梯轿厢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65009.X | 申请日: | 2017-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7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韩秋军;刘伊琳;吴雨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秋军 |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73000 河北省保定***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垫 刚性薄片 缓冲材料 轿厢本体 电梯轿厢 侧壁 壳体 本实用新型 长方体凹槽 手柄 减震垫 踩踏 轿厢 两层 填充 体内 占用 传递 | ||
一种带有减振垫的电梯轿厢,由轿厢本体和减振垫构成。轿厢本体的侧壁上,有长方体凹槽,用于放置减振垫。减振垫为长方体,由壳体、刚性薄片、块状缓冲材料构成。壳体上有手柄,每两层刚性薄片之间,填充有块状缓冲材料,刚性薄片和块状缓冲材料装在壳体内。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减振垫放置在轿厢本体侧壁上的凹槽内,不占用轿厢内的空间;当人踩踏在减震垫上时,刚性薄片将压力相对均匀传递到了块状缓冲材料的表面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减振垫的电梯轿厢,其减振垫用于电梯发生意外直降时,垫在乘员脚下降低冲击伤害。
背景技术
电梯发生意外直降时,乘员受到的最大伤害就是冲击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技术解决方案,用于降低电梯直降时发生的冲击伤害。
本实用新型由轿厢本体和减振垫构成(图1)。
轿厢本体0的侧壁上,有长方体凹槽1。长方体凹槽1内,存放有长方体减振垫2。减振垫2的厚度,不大于长方体凹槽1的深度。
减振垫2上有把手3,方便抓取减振垫。减振垫1有把手的一面,向外放置。把手3采用柔性材质。
减振垫为多层构造,由壳体4、把手3、刚性薄片5、块状缓冲材料6、刚性薄片7、块状缓冲材料8、刚性薄片9构成。
刚性薄片5、块状缓冲材料6、刚性薄片7、块状缓冲材料8、刚性薄片9的长、宽相同。
块状缓冲材料选用聚氯乙烯泡沫塑料、聚乙烯泡沫塑料、聚丙烯泡沫塑料等材料。
刚性薄片5、刚性薄片7之间是块状缓冲材料6。刚性薄片7和刚性薄片9之间,是块状缓冲材料8。
三层波形钢片夹住两层块状缓冲材料,无论减振垫哪一面朝上,乘员的两脚都会踩踏在刚性薄片上。
刚性薄片5、块状缓冲材料6、刚性薄片7、块状缓冲材料8、刚性薄片9置于壳体4内。壳体采用帆布或其它柔韧性较好的材质。
刚性薄片5、刚性薄片7、刚性薄片9的存在,在减振垫受到冲击时,刚性薄片可将冲击力分摊到块状缓冲材料更大的面积上(相对于两脚踩踏面积),降低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冲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
其中:0——轿厢本体;1——长方体凹槽;2——减振垫;3——把手。
图2是减振垫的截面图。
其中:4——壳体;5——刚性薄片;6——块状缓冲材料;7——刚性薄片;8——块状缓冲材料;9——刚性薄片。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下文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轿厢本体0的侧壁上,有长方体凹槽1。长方体凹槽1内,存放有长方体减振垫2。
减振垫由壳体4、把手3、刚性薄片5、块状缓冲材料6、刚性薄片7、块状缓冲材料8、刚性薄片9构成。
刚性薄片5、块状缓冲材料6、刚性薄片7、块状缓冲材料8、刚性薄片9置于壳体4内。
刚性薄片5、刚性薄片7之间是块状缓冲材料6。刚性薄片7和刚性薄片9之间,是块状缓冲材料8。
电梯发生意外直降时,乘员抓住减震垫上的把手3,将减振垫从轿厢本体的凹槽内扯出,置于脚下。
电梯轿厢冲击地面时,减振垫内的刚性薄片,将冲击力相对均匀地传递到两层块状缓冲材料的表面。块状缓冲材料抵消大部分冲击力,减轻对乘员的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秋军,未经韩秋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650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轿顶检修安全保护装置
- 下一篇:电梯轿厢贯通托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