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流体分布管道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61292.9 | 申请日: | 2017-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5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致密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3/04 | 分类号: | F28D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0 | 代理人: | 黄福伟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管 流体管 纵向管道 流体 分布管道 横向管道 新型流体 导流管 热交换 垂直 一体铸造成型 导热 本实用新型 对流体管道 表面设置 垂直连接 覆盖区域 流体管道 流体喷头 驱动流体 热量交换 市场推广 水平设置 移动压力 管接头 接入板 平行 交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流体分布管道,包括流体管,流体管采用一体铸造成型,流体管水平设置,流体管的表面设置的驱动流体移动压力接口,流体管垂直连接有提供热量交换的分布管,分布管的流量覆盖区域设置有流体接入板,分布管的中上部位通过管接头连接有导流管,导流管由横向管道和纵向管道组成,横向管道垂直于分布管,纵向管道平行于分布管,纵向管道和分布管的底部均安装有流体喷头,通过对流体管道的设计,增加了流体管道之间的交换面,提升导热的性能,而且避免了流体的垂直冲击,使流体之间的热交换更加合理,设计新颖,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案,很有市场推广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流体分布管道。
背景技术
流体是与固体相对应的一种物体形态,是液体和气体的总称.由大量的、不断地作热运动而且无固定平衡位置的分子构成的,它的基本特征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并且具有流动性。流体都有一定的可压缩性,液体可压缩性很小,而气体的可压缩性较大,在流体的形状改变时,流体各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运动阻力(即粘滞性)。当流体的粘滞性和可压缩性较小时,可近似看作是理想流体,它是人们为研究流体的运动和状态而引入的一个理想模型。是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介质。
流体的流动的过程中会造成自身能量的损失,不能够及时的传导和利用,不但损耗严重,而且降低了流体的实用性,流体在交换的过程中,大多采用垂直向下的导热模式,流体的冲击力比较强,这样造成导热十分不均匀,造成能量的浪费,不能满足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特别需要一种新型流体分布管道,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实际中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流体分布管道,设计新颖,能够使流体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分布,提升导热的性能,已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流体分布管道,包括流体管,流体管采用一体铸造成型,流体管水平设置,流体管的表面设置的驱动流体移动压力接口,流体管垂直连接有提供热量交换的分布管,分布管的流量覆盖区域设置有流体接入板,分布管的中上部位通过管接头连接有导流管,导流管由横向管道和纵向管道组成,横向管道垂直于分布管,纵向管道平行于分布管,纵向管道和分布管的底部均安装有流体喷头。
进一步,所述的分布管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导流开关,分布管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流量计。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纵向管道底部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进一步,所述的导流管的形状呈L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流体喷头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滤体喷头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流体喷出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结构简单,通过对流体管道的设计,增加了流体管道之间的交换面,能够使流体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分布,提升导热的性能,而且避免了流体的垂直冲击,使流体之间的热交换更加合理,设计新颖,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案,很有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流体管,110-分布管,120-导流开关,130-流量计,140-流体喷头,150-流体接入板,160-导流管,170-流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致密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致密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612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