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周转式超高层定型化水平硬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61058.6 | 申请日: | 2017-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38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 发明(设计)人: | 高安培;刘驰;白健;朱丕功;佟智一;韩国伟;李翔;李健;宋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赵东方;宋元松 |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丝绳 圆钢管 方钢管 本实用新型 防护装置 可周转式 定型化 钢板网 下层 设计承载能力 对拉螺栓孔 上层钢丝网 便于拆卸 防护效果 防护性能 下表面 卡销 墙体 左端 装配 防护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周转式超高层定型化水平硬防护装置,包括上层钢丝网、下层钢板网、方钢管、下U型绳卡、上U型绳卡、上钢丝绳以及前U型绳卡,下层钢板网装配在上圆钢管、下圆钢管以及方钢管下表面上,方钢管安装在上圆钢管以及下圆钢管之间位置,该设计承载能力强,防护效果佳,下U型绳卡设置在墙体内右侧下部,且下U型绳卡通过下钢丝绳与下圆钢管相连接,上U型绳卡安装在上钢丝绳右端,上钢丝绳左端与前U型绳卡相连接,且上钢丝绳右端穿过上对拉螺栓孔与上U型绳卡相连接,前U型绳卡与卡销相连接,该设计实现了防护角度的调节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防护性能佳,成本低廉,便于拆卸,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周转式超高层定型化水平硬防护装置,属于建筑施工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高层建筑中间设置悬挑硬防护是防止高空坠物打击事故发生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传统防护方式采用钢管悬挑或型钢悬挑,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采用钢管悬挑在脚手架上的施工方法,不仅悬挑长度和覆盖面积受到限制,还给脚手架的安全使用带来隐患。2、采用型钢搭设悬挑防护的施工方法,无论前期外墙施工时预留洞口还是后期水钻开洞,施工工序较为复杂,周期长,后期不易拆除,不易于操作。3、采用型钢搭设费用高,一次性投入大,且无法周转使用造成成本及资源的浪费。4、施工周期长,无法及时形成有效防护,影响下一道工序施工,且在防护施工期间,主体的结构施工处于无防护状态,有较大安全隐患,所以急需要可周转式超高层定型化水平硬防护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可周转式超高层定型化水平硬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防护性能佳,成本低廉,便于拆卸,实用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可周转式超高层定型化水平硬防护装置,包括墙体、防护机构以及调节机构,所述防护机构通过调节机构与墙体相连接,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上圆钢管、上层钢丝网、下圆钢管、下层钢板网以及方钢管,所述上层钢丝网安装在上圆钢管、下圆钢管以及方钢管上表面上,所述下层钢板网装配在上圆钢管、下圆钢管以及方钢管下表面上,所述方钢管安装在上圆钢管以及下圆钢管之间位置,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下U型绳卡、下对拉螺栓孔、上U型绳卡、上对拉螺栓孔、上钢丝绳、前U型绳卡以及卡销,所述下U型绳卡设置在墙体内右侧下部,且下U型绳卡通过下钢丝绳与下圆钢管相连接,所述下对拉螺栓孔开设在墙体下部位置,所述上U型绳卡安装在上钢丝绳右端,所述上对拉螺栓孔开设在墙体上部位置,所述上钢丝绳左端与前U型绳卡相连接,且上钢丝绳右端穿过上对拉螺栓孔与上U型绳卡相连接,所述前U型绳卡与卡销相连接,所述卡销焊接在上圆钢管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层钢丝网与下层钢板网均通过螺钉与上圆钢管、下圆钢管以及方钢管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钢丝绳后端穿过下对拉螺栓孔与下U型绳卡相连接,且下钢丝绳左端通过钢丝绳拉结与下圆钢管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钢管设有两组以上,两组以上所述方钢管等距排布在上圆钢管与下圆钢管之间位置,且两组以上方钢管规格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U型绳卡与上U型绳卡上安装有多组定位螺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U型绳卡、下U型绳卡以及前U型绳卡规格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可周转式超高层定型化水平硬防护装置,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上圆钢管、上层钢丝网、下圆钢管、下层钢板网以及方钢管,该设计承载能力强,防护效果佳,使用寿命长,解决了原有楼宇施工周期长,无法及时形成有效防护,影响下一道工序施工,且在防护施工期间,主体的结构施工处于无防护状态,有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610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楼板放线孔多层联动盖板
- 下一篇:一种快装式施工防护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