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窗节能性能现场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57647.7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17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傅雯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雯瑛 |
主分类号: | G01N25/48 | 分类号: | G01N25/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99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量箱 温度控制装置 现场检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 建筑外窗 节能性能 外窗 制冷制热装置 加热器 温度传感器 工程应用 节能效果 控制模块 移动方便 遮阳系数 准确测量 共用面 热系数 透光口 风扇 水箱 洞口 计量 太阳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窗节能性能现场检测设备,它包括计量箱和温度控制装置,所述计量箱包括设有透光口的第一计量箱和设有水箱的第二计量箱,所述第一计量箱位于第二计量箱的上方,与第二计量箱有第一共用面,所述第一共用面上设有第一洞口;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制冷制热装置、设置在第一计量箱内的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风扇、加热器和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移动方便,可准确测量现场的建筑外窗的太阳得热系数或遮阳系数,确保建筑外窗在工程应用的节能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外窗节能性能检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外窗节能性能现场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我国南方地区,因夏季太阳辐射造成建筑制冷能耗很高,且随气候暖化不断增长,夏热冬冷地区夏季拉闸限电已经成常态,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在建筑外窗设置遮阳设施可有效降低夏季空调能耗,尤其是活动遮阳在冬季还不增加采暖能耗,目前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安装遮阳装置的外窗或遮阳系数低的外窗。
目前评价建筑门窗节能性能的主要方法为在实验室中检测该类建筑外窗的得热量和太阳得热系数等参数,建筑行业标准《建筑门窗遮阳性能检测方法》JG/T440-2014和《建筑遮阳产品隔热性能试验方法》JG/T281-2010中都详细介绍采用人工光源检测门窗或安装遮阳装置的门窗遮阳性能的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建筑外窗虽然可以在实验室检测节能性能,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为了确保产品质量,避免现场建筑外窗的节能性能以次充好,在建筑应用的很多产品都需现场检测。而对于现场安装的具有遮阳功能的门窗,由于现有外窗遮阳性能检测设备结构复杂、移动不便,不能用于现场外窗节能性能的检测,目前现有技术缺乏现场检测建筑外窗节能性能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急需研究相应的外窗节能性能现场检测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外窗节能性能现场检测设备,可对建筑外窗的节能性能进行现场检测,确保了建筑门窗在工程应用的节能性能。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外窗节能性能现场检测设备,它包括计量箱和温度控制装置,所述计量箱包括设有透光口的第一计量箱和设有水箱的第二计量箱,所述第一计量箱位于第二计量箱的上方,与第二计量箱有第一共用面,所述第一共用面上设有第一洞口;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制冷制热装置、设置在第一计量箱内的温度传感器、风扇、加热器和控制模块;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二热交换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洞口中,具有产生冷量/热量的第一变温表面和产生热量/冷量的第二变温表面,所述第一变温表面位于第一计量箱内,所述第二变温表面位于第二计量箱内,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设置在水箱中,其上部与第二变温表面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片、加热器、风扇连接,用于将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对比,根据比较结果对半导体制冷片、加热器和风扇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外窗包括具有遮阳功能的外窗。
进一步地,所述外窗节能性能现场检测设备还包括数据处理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制热装置还包括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一变温表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箱采用保温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计量箱的内壁均设为黑色。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箱紧贴所述外窗的室内侧,与所述外窗的接缝处设有密封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外窗节能性能现场检测设备还包括将所述计量箱与所述外窗牢固紧贴的固定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包括基板和安装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翅片,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二变温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雯瑛,未经傅雯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576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