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滨海盐碱地区用降排水隔淋层及暗管排盐碱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52802.6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9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刁滨;马文倩;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弘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刘莹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东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孔 排水 滨海盐碱地区 本实用新型 暗管 盐碱 污染大气环境 新型排水装置 滨海盐碱地 成本经济 反面位置 贯通本体 几何中心 结构稳固 排水空间 施工 绿化 生产 | ||
1.一种滨海盐碱地区用降排水隔淋层,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本体;
所述本体的正面和反面均设有未贯通本体的排水孔;且反面的排水孔的中心位于与其相互连接的正面相邻若干个排水孔组成的几何中心对应反面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区用降排水隔淋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的形状为正八边形、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中的一种;
所述本体的四边其中相对两边上设有卡槽(5),另对应两边上设有插条(6),本体相互连接时卡槽(5)与对应位置的插条(6)连接;
所述本体的正面与反面均粘贴透水的无纺布(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区用降排水隔淋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塑料板(1);
所述塑料板(1)的正面设有正八边形的第一排水孔(201);反面设有正八边形的第二排水孔(202),塑料板(1)的反面的四周边缘设有第三排水孔(203),塑料板(1)反面的四个角设有第四排水孔(204);第一排水孔(201)与第二排水孔(202)的尺寸相等;
塑料板(1)反面的正八边形的第二排水孔(202)中心位于与其相互连接的正面相邻四个正八边形的第一排水孔(201)组成的几何中心对应的反面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区用降排水隔淋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板(1)反面的四周边缘设有边缘支撑条(4);同一侧边缘支撑条(4)之间距离等于第一排水孔(201)内切圆的直径长度;
所述边缘支撑条(4)与其相邻的第一排水孔(201)、第三排水孔(203)以及第四排水孔(204)相连接;其中边缘支撑条(4)上部与塑料板(1)正面首排第一排水孔(201)最外侧边连接,边缘支撑条(4)下部与塑料板(1)反面底板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区用降排水隔淋层,其特征在于:塑料板(1)四周首排以及首列的支撑立柱(3),与其相邻第一排水孔(201)、第二排水孔(202)以及第三排水孔(203)连接;
其他支撑立柱(3)与其相邻的第一排水孔(201)以及第二排水孔(20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区用降排水隔淋层,其特征在于:塑料板(1)四角对应的第四排水孔(204)为反面上未贯通塑料板(1)的凹槽结构;
当塑料板(1)对接时,在反面上四个紧贴的第四排水孔(204)与连锁扣件(8)相互咬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滨海盐碱地区用降排水隔淋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板(1)、连锁扣件(8)采用HDPE或PVC或PP材料制成;
支撑立柱(3)上、下底面连接的塑料板(1)面层的厚度范围为0.7-5mm,平面尺寸为30*30、40*40、50*50、100*100cm,整体高度范围为0.24-20cm;
所述第一排水孔(201)、第二排水孔(202)以及第三排水孔(203)的孔边长或内切圆或外接圆直径范围为0.5-10cm;
所述支撑立柱(3)横截面为正方体或长方体,横截面边长范围为0.2-2cm,净高度范围为0.24-20cm;
所述连锁扣件(8)底面边长范围为2-20cm,高度范围为0.24-20cm;所述边缘支撑条(4)为长方体或正方体,长度范围为0.5-20cm,宽度范围为0.2-2cm,高度范围为0.24-20cm。
8.一种滨海盐碱地区排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降排水隔淋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弘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弘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5280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香葱种植用土壤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矿产岩土开采土地生态恢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