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养鱼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49050.8 | 申请日: | 2017-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6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龙兴大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 |
| 地址: | 611437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鱼池 沉淀池 养鱼池 供水管 连通管 本实用新型 排污管 上端 水泵 连通 水产养殖技术 单元连接 中央设置 沉淀的 水循环 锥形状 滤网 排出 污染物 水体 养殖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鱼池,包括鱼池和沉淀池,鱼池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鱼池单元,每个鱼池单元底部呈锥形状,每个鱼池单元最低处设置有收集坑,收集坑上端设置有滤网,收集坑底部通过排污管连通,所述养鱼池旁设置有沉淀池,沉淀池底部与排污管连通,沉淀池上端设置有供水管,供水管与各个独立的鱼池单元连接,供水管中央设置有第一水泵,鱼池和鱼池单元之间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将池内沉淀的污染物及时排出,最大限度地减少养鱼池内的水体污染,通过供水管、连通管让鱼池和沉淀池实现水循环,增加水体中的氧含量,提高养殖密度,增加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鱼池。
背景技术
工业化养鱼是指循环流水封闭式养鱼,目前,工业化养鱼系统包括养鱼池、沉淀池、过滤净化池、增氧池、调温池、杀菌池等,设备复杂,运转费用高,不能把鱼类的粪便、残饵等污染物收集到一起及时排出,容易造成养殖水体的严重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污染物自动收集、随时排出的一种养鱼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养鱼池,包括鱼池和沉淀池,鱼池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鱼池单元,每个鱼池单元底部呈锥形状,每个鱼池单元最低处设置有收集坑,收集坑上端设置有滤网,收集坑底部通过排污管连通,所述鱼池旁设置有沉淀池,沉淀池底部与排污管连通,沉淀池上端设置有供水管,供水管与各个独立的鱼池单元连接,供水管中间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鱼池和鱼池单元之间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供水管与沉淀池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活性生物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生物填料是由圆形网片经过若干次折叠形成波折状捆扎而成,活性生物填料设置在供水管前端。
进一步的,鱼池单元内设置有增氧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构造简单,成本低,效率高,通过养鱼池与沉淀池内水压不一样的原理将养鱼池内的污染物排进收集坑,并将收集坑内的污染物通过排污管排到沉淀池进行处理,实现养鱼池内污染物随时排出,最大限度地减少养鱼池内的水体污染,通过供水管让养鱼池和沉淀池实现水循环,形成活水,保证水体中溶解氧含量高,提高养殖密度,增加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养鱼池、2-鱼池单元、3-收集坑、4-排污管、5-沉淀池、6-活性生物填料、7-供水管、8-第一水泵、9-增氧机、10-连通管、11-第二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龙兴大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龙兴大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490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宠物鱼养殖缸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娃娃鱼人工养殖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