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轮电机悬置的齿轮传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47910.4 | 申请日: | 2017-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7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华;程远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60K7/00 | 分类号: | B60K7/00;B60K1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413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悬置 齿轮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 第一级齿轮 电机 电动车轮 驱动电机 齿轮 输出齿轮轴 车轴 车轮半轴 车轮轮毂 车轮振动 电动车辆 定轴齿轮 固定联接 两级减速 路面振动 输出齿轮 输入齿轮 圆锥齿轮 轴线重合 转矩传输 传动轴 减速比 移动 传动 定轴 两级 车轮 隔离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动车轮电机悬置的齿轮传动装置,涉及电动车辆技术领域。该装置由驱动电机、两级定轴圆锥齿轮副、一个移动副构成,其中电机悬置在车轮半轴或车轴上,并与第一级齿轮副相联;第一级齿轮副的输出齿轮与第二级齿轮副的输入齿轮两者的轴线重合,并且两者的传动轴沿该轴线构成移动副;第二级齿轮副的输出齿轮轴与车轮轮毂固定联接。本实用新型的齿轮传动装置,在驱动电机悬置的情况下,能隔离车轮随路面振动,并实现定轴齿轮的两级减速传动,具有减速比大、在车轮振动条件下稳定可靠的转矩传输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动车轮电机悬置的齿轮传动装置,涉及电动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车轮是一种由电机驱动的集成车轮技术,其原理的核心是将驱动电机及其传动装置与车轮集成,形成独立的车辆功能部件。电动车轮具有简化车辆结构、提高车辆行驶性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车轮独立驱动的车辆结构中。
现有的电动车轮其常见的动力传递方式有直接联接传动和挠性联轴器联接传动。
直接联接传动是将驱动电机固定在车轮轴上的定轴传动方式,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但是,由于驱动电机在车轮轴上刚性固定,驱动电机随车轮同步承受路面冲击,损害了电机的运行条件,破坏了传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挠性联轴器联接传动是在驱动电机与车轮轮毂之间增加挠性联轴器构件,其典型方式为十字滑块联轴器,其能实现在电机驱动与车轮间的轴线相对位置变动的工况下,驱动电机持续向车轮传递转矩。其不足之处在于,十字滑块联轴器滑动行程有限,大力矩、高转速条件下存在冲击,滑块易磨损。
进一步地, 现有电机技术尚不能达到车轮轮内直驱需要的功率和转矩,在采用减速装置的情况下,再增加挠性传动联接装置,面临轮内空间限制的极大困难。
因此,适应车轮振动条件下的大减速比可靠轮内传动的方法与装置,是电动车轮技术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动车轮电机悬置的齿轮传动装置,实现轮内动力的大减速比及其稳定可靠传动,有效提升电动车轮的转矩输出能力。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电动车轮电机悬置的齿轮传动装置由驱动电机、两级定轴圆锥齿轮副、一个移动副构成,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悬置在车轮半轴或固定在车架轴上,并与第一级齿轮副相联;第一级齿轮副的输出齿轮与第二级齿轮副的输入齿轮两者的轴线重合,并且两者的传动轴沿该轴线构成移动副;第二级齿轮副的输出齿轮轴与车轮轮毂固定联接。
所述的第一级齿轮副的输出齿轮轴与第二级齿轮副的输入齿轮轴的联接方式可为内、外花键配合型式,也可为多边形截面的轴、套配合型式。
现有电动车轮驱动电机悬置的齿轮传动装置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基于两级定轴圆锥齿轮传动,通过两级齿轮传动间的传动轴的滑移副联接方式,实现了传统挠性机构才能解决的传动问题。使车轮在采用定轴齿轮传动机构的同时,又实现扭矩传动与车轮随路面振动运动的相互解耦。
(2)本发明的滑移副联接方式,具有与普通定轴传动机构完全相同机构构型与空间布局,因此整体结构紧凑。因此,本发明既实现了大减速比、大扭矩传动,又提高了轮内传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改善电机的运行条件。
在现有电动车轮驱动技术中,尚未见以上技术发明的方法、方案或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轮内齿轮传动装置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轮内齿轮传动装置结构图。
图中,1-驱动电机、 2-齿轮Ⅰ、3 -齿轮Ⅱ、4-轴Ⅰ、5-轴Ⅱ、6-齿轮Ⅲ、7-齿轮Ⅳ、8-轴承、9-车轮轮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未经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479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行星轮系的多档位混联驱动系统
- 下一篇:共轴油电混合动力发动机





